人生若只如初见_作者:岁至闻汐(56)

2018-01-25 岁至闻汐

  常秋仔仔细细地阅读着账目,不时提起笔来做些标注。先前还有算盘的噼啪作响,此刻只剩纸页翻转的轻柔沙声。案头已瞧完的账本越积越高,不多时后,他终于放下毫笔立起身,大落落地伸了个懒腰展了下筋骨,然后抬手揉了揉略显酸痛的肩膀,面有疲惫可目光却仍有神。

  “小离,该走了。”许久不曾言语的常秋这会儿开口时声音多少有些暗哑。

  可小厮自岿然不动。鼻息沉沉,嘴角轻咧,仿佛正沉溺于一场美梦。

  常秋不免有些哭笑不得。他扯了扯嘴角摇了摇头,然后轻轻走到书房的墙角,伸手晃了晃伴当的肩膀,又唤一声:“醒醒!醒醒!”

  小离这才不情愿地睁开了眼,晃晃悠悠地扶墙立起,然后迷迷糊糊地把桌上的东西一股脑儿全扫进少爷的书箱中。待发现书箱早就满得合不上了,才在愣神了半日后想起自己是错拿了些什么,然后手忙脚乱地把方才胡乱塞起来的米行账册又胡乱地扯了出来。

  常秋在一旁看得直乐:“你可小心些,这些账簿尽是掌柜们的命根子呢。”

  小离却仍是大大咧咧,他撅着嘴一本一本往外甩着账册,半刻后终忍不住低声咕哝了起来:“我说少爷,何必折腾到这个点儿呢?咱早睡早起不成么?”

  “当然不成!时间如此紧迫,唯有晚睡早起才够赶得上罢。偷懒一时怕是会惹祸一身呢。”常秋敛起笑容,一脸严肃。

  “可不时早便吩咐过掌柜们自查了么?少爷您何苦这般亲力亲为呢?”看着常秋的正经面色,小离自不敢再嬉笑胡说。他虽压低了声儿,可言语里仍透漏着不解,“况且……况且那些掌柜们都说了,最近京城的风声不是明显不及之前紧了,我们还有必要这么小心翼翼么?”

  当然有必要。常秋虽不语,可神色中却是不可置疑的坚定。他明白那些米行掌柜们不过是心存侥幸罢了。凭着这帮老江湖的经验阅历,怎会轻信官府这次忽然收手便是不再怀疑?赚了一辈子,他们怎会愿意在此时将大笔财富拱手送人?倘若自己不亲身细查,天知道他们会在哪里藏了一手。便是自己细细查了,也保不准就没有疏漏——不过对于自家的情况,料想那官兵自然也不会明悉过自己,于是自己查过一遍,便算是安心了罢。

  至于近日搜查减少,虽无人明说,可常秋却自猜到了几分。前几日画扇在客栈收拾行李预备住去赵府时,曾无意间透露过自己将出门游览一阵的事儿。这前脚刚走,后头紧接着,那官府的搜寻盘查便倏忽减了许多。于是,把这两件事儿联系起来便再自然不过了。

  常秋想当然地认为,定是那负责案子的九门提督赵大人这会儿正陪着女儿出门游玩,不在京中办案,才使得官兵们也懈怠了下来。他也确猜中了。只是,这面目俊朗的男子却丝毫未曾料到,这场如及时雨般的游山玩水,竟是那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女子牺牲了自己才求来的。

  只有在这夜深人静时,常秋才能抽出神思来念及画扇。他偶尔会想,以她的聪慧和淡然,若此刻能伴于自己身旁,自己也许能少几分焦躁和艰辛之感。可自家的事儿本就该自己一肩扛下,而对她而言,认了亲成了官家之女,也算是对之前半世飘泊梨园的安慰吧。倘若有朝一日事过境迁,不知自己是否还有机会可向她一诉衷肠呢?

  微凉的青石小路上,主仆二人步履匆匆。锦衣夜行,月色渐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流亭(2)

  六月十八,流亭。

  元城和画扇到达这个即墨以南不远处的海边小镇时,天空中正飘舞着濛濛细雨。天光暗淡,街上车少人稀,颇有几分萧条破败之感。自下了马车后,画扇便觉得失望。在凌姨口中,流亭是个美丽的地方,人虽不多,镇子也小,甚至略远一些的人们有许多都不曾了解它的存在,可这里却留存着素颀和宛凌姐妹俩最为芳华的时光。这里亦是自己出生的地方,只可惜还未待到记事时,为了家中的名声,凌姨便作主举家迁去了聊城。

  可眼前只是一个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小镇,不知哪里才算得上美,也丝毫不似自己弹了十多年的那首琴曲中描绘得那般激荡人心。画扇略略无奈地转过头去,却发现元城自已不声不响地走进客栈,同自己一样看不出欣喜,眼色中多是茫然。

  女子默默地跟进客栈,眼见着父亲仍是面无表情、一语不发,终是忍不住开口叹道:“原来这流亭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