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_作者:一叶无花(605)

2018-01-18 一叶无花

  “我还看到有跟我们一样文化背景的世界,他们到了后期,就是抛弃了文化,拔去了几千的根,有的世界最后力挽狂然,有的就这么消失在时间长河之中,只剩一个名字而已。”

  就是看到那么多以后的历史,姜荣安才参加他们这些读书人有多么重要,而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多么的有价值,几千年啊都是遵循那个理。

  第441章 目的

  “听你这么说,我突然想起了我看到的有关于藏书阁那些拥有者的记录,多少有点明白青纱的感受了。”古青娅安静地说道,伸手摸着肚子。

  正说着,两人就看到青纱具现的那只七星瓢虫出现在眼前,在空中飞了两圈,留下一道道金色点点。

  “青纱,怎么了?”古青娅觉得奇怪,以她对青纱的了解,不像这么活跃啊,难道是因为自己刚才提到了它。

  “我想它应该是高兴吧。”姜荣安笑了笑,看着青纱最后停留在古青娅的发髻上,“到现在,我或许明白了藏书阁存在的另一层意义。”

  “以史为鉴?”古青娅侧了侧头,话尾带了些疑问。

  “对的,过去的历史,还有未来的历史,那是我们要避免去走上的路。”姜荣安点点头,“更重要的是,藏书阁成了一个变数,而拥有藏书阁的我们也成了一个变数,能改变我们这个民族未来的历史走向。”

  这是姜荣安深入思考后总结出的,或许藏书阁记录那世上曾经出现后又消失的书籍,但是有关于史书,他觉得跟其他书籍不同,本来没问往深处想。

  而现在换这种思路想一想,反而更能说得通了。

  姜荣安无意间抬头,就看到姜荣安头上的青纱翅膀张开又合上,张开又合上,好似在赞同他的话一般。

  “好像还真是这个理,我们不就一直在改变历史吗?”古青娅想了想,又觉得有些不对,“但是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其实很大可能最后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失传,又有什么完美的方法呢?”

  “身外之物容易消失,但是智慧在,又何愁创造不出来?有种下善根,种下我们文化的种子,即使沧海桑田,也不会灭绝。”

  “所以你想好要怎么做了吗?我们个人的微薄之力,实行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古青娅想了想,有些事情说说容易,其实实行起来非常的难。

  “我想,我可以尝试着把我们这些谈话整理一下,丁忧三年,我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吧?”姜荣安本人还是很乐观的。

  而且他想,可以把这些思想集结成册,他有儿子,有孙子,一代代实行下去,桃李满天下,即使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能传承下去也是幸事不是吗?

  当然,这些消极的想法,姜荣安并没有说给古青娅知道,也不想让她忧心。

  “你看看吧,仔细整理一下,而且有些事情其实县令的职责便可执行,我们所说的,应当属于教化民众的一种吧。”

  古青娅不由想起了三化县现在的情况,而且齐秋生又是熟人,由那开始吧,那是自己的家乡,她希望那变成人人称颂的有德县城,而不是提起就说净出无德无行人的恶劣之地。

  “娘子说的好主意,我整理之后,会给齐叔另外发一份的。”姜荣安笑着说道,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说了这么久,娘子也累了,先休息吧。”

  “我倒是不累,这天热了些,我就在这看看书。”古青娅摆摆手,用小勺子给往自己的嘴里塞了一颗腌渍的杨梅,酸得眼睛都眯了起来,但吃起来又感觉神清气爽。

  肚子里这个,古青娅就感觉到自己的口味变得很奇怪,酸甜苦辣每隔个两天就要换中口味。

  也亏得是在物产丰饶的南方,要是在北方,非要愁死不可。

  日子一****地过去,天气由炎热到凉爽,古青娅的肚子就跟吹了气一样涨了起来。

  这段时间内,姜荣安不是在书房内埋头苦作,要不就是去寺庙里待个大半天,与里头的高僧谈经论道,有时候甚至在寺庙里过夜。

  还会跪在寺庙前念上几篇地藏王本愿经,回想给已经过世的父母。

  人死如灯灭,以往的恩怨也就一笔勾销,寺庙中的氛围,总是让人的心很快静下来,思想更加开阔,与师傅的交谈,也一直给他惊喜。

  出家人并不代表不问世事,反而看得更加清楚透彻,尤其对于那些根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