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旅_作者:笔和书(47)

2018-01-16 笔和书

  在持续音记号中,在美妙的乐声里,飞船稳稳向前,乘风破云。迎着朝阳的万道金光,过谦终于觉得压在胸口的大石松动了一些。

  随着一个漂亮的向下滑奏,音乐飞船降落在——出人意料的——一片浩渺的大湖上。说湖都有点委屈,其实是介于湖和江之间。过谦等人鱼贯走出船舱,水面波光粼粼,水色清澄剔透,放眼一望,不知多少艘形态各异的船儿四处停泊。船与船之间有透明的弯弯曲曲的小径相连,等于是把船绑到了一块儿。祁必明笑道:“再来一次火烧赤壁吧。”

  对方迎接的是散文部落的首领和几位最优秀的散文家。那首领是个高壮的中年男子,身形与曾衍长相仿;散文家中有一位三十来岁的女人,曾在去年除夕夜与另几位女子一起出现在甘愿家二楼,此时与过谦打了个照面,彼此觉得眼熟又暂时想不起来,只好互相微笑,发出含混地“我还是认识你的”这类信号,正同我们在大街上遇见半熟不熟的甲乙丙丁一样。

  一个导游模样的年轻女子笑颜如花,领着小说家们边走边看边解说:“各位老师,那艘航空母舰般的大船里住着十位‘文化大散文’作家,笔风接近余秋雨,又各有各的不同。不过总的来说,气象开阔,气势纵横,当然了,篇幅也长。”莫渊笑了,想这个女孩儿还挺幽默。众人上了大船,与十个散文家互道仰慕,见里面一格格几十个房间,有卧室、书房、休闲娱乐室等,装修风格也如同这一类的散文,浓酽饱满,求大求全,有时便难逃大而无当之弊。天花板上雕满了中外历史,颇有视觉冲击力,震撼之余,又觉着面积和情感上都有些嫌“满”。

  出了舱,导游在前引路,首领与此次小说部落的领队伏虚交谈,几个代表部落最高水准的散文家则与过谦等走走聊聊。说到跨文体创作,个别人提到冷僻的废名,多数人却都推许汪曾祺是“小说散文化”的宗师。过谦趁机把莫渊向对方推出:“这位莫老师的作品就师法汪曾祺,只是士大夫的清逸淡些。”对方果然过来探问,莫渊也落落大方,双方相谈甚欢。祁必明心里酸溜溜的,直埋怨过谦偏心。

  前面是一艘娇小玲珑的船,不用进去,从外面就一览无余,闺阁气息扑面而来。导游指着说:“这里住着‘小女人散文’的作家。她们只对身边琐事感兴趣,在琐事中又格外对爱情和亲情感兴趣,写来写去写不够。她们以小为美,以细致见长,相信以一斑可窥全豹,不过从没想过去探求全豹。”小说家中一阵窃窃私语,有人批评格局狭窄,有人说这也是一种路子,未可轻忽。

  又一艘像水乡的乌蓬船。过谦说:“让我猜一下,这是不是周作人那一系的散文家?”导演笑容明媚:“您真厉害,一语中的。这一派在我们这叫做苦雨派,也有人称为冲淡派。大家请入内参观。”祁必明第一个跳上去,探头一看,虽在白天,虽有内部照明,采光仍然不大好,黑黝黝的。他感觉没什么味道,又不好意思贸然就走,勉强等大家上来看了一轮才随众下船。过谦与莫渊议论:“最好在这上面连行带住,喝喝黄酒,看看闲书,品品野菜,剥剥菱角。顶好再下点黄梅雨,远岸一点灯光,映在水里晃啊晃的。”旁边一位小说家接口笑道:“被你们形容得一丝缝儿也没有了。”又一人笑道:“我从小爱读周作人。孙犁晚年的耕堂系列也是从他那里得了益的。”又一个说:“小说家兼散文家的不少,纯靠散文成大师的还真是凤毛麟角。”众人又用“文抄公”的典故互相打趣。导游笑吟吟地旁观。

  又走一程,望见一艘样式奇异的中型游船,古典而又现代,中西结合,精致华丽。导游引大家过去参观,说“这是以张爱玲和徐志摩为宗主的一派。百年前有人以为张爱玲的‘流言体’是‘小女人散文’‘小资情调’的祖师奶奶,如今已被证明谬误。她和徐志摩倒是一个大类下的两个分支。”过谦问何以见得。导游说:“他们全盛时期的散文都是浓得化不开,又都好用长句,不过张爱玲的句子兜得紧,收得住;徐志摩的长句就叮叮当当一路拖开去,没那么干脆利落了。”过谦深然其说,上船一看,金玉满室,唯见其贵,不见俗艳;七色仿真宝石光华流丽,目为之眩。过谦便同散文家代表聊天:“我们那的甘老师说过,张爱玲忧世伤生,徐志摩本质上却是乐观的,不知是不是?”那位曾见过过谦一次的女散文家说道:“徐志摩虽然写过《自剖》,也抨击过时政,他骨子里是个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的人,不像张爱玲,早早把世界看了个透,缤纷后面就是荒凉了。”她与过谦几乎同时想起,他们曾在甘愿家有过一面之缘,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过谦舍了莫渊,同她一道走。莫渊找别人闲聊。祁必明心中暗喜。过谦和女人亲近他没意见,与莫渊或别的男性朋友太铁他就浑身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