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寺的修葺工程临近尾声,结果有人在寺里挖出了一块石碑,就是今天早上的事。”闻说道。
“那块石碑不寻常吧?”
闻说见残枝都已被修过,便要收拾工具,与灵徽道:“石碑上刻着两行字。”
“什么字?”
“紫气东散截龙魂,平西青云上九霄。”
灵徽细细参悟着其中的玄机,就在闻说将东西都收拾完的同时,她恍然大悟道:“是在说靖王?”
西雍出生之前,陈国西境生乱而久难平息,但就在西雍出生后,西境乱军被平定,陈国就此结束了长期的西境之乱而步入和平时代。而西雍也被今上视作福星而格外宠爱,甚至为他取名西雍,意愿西境永睦,再无战事。
姑且不论前半句的龙魂是指谁,单就平西二字,就明显是在说靖王西雍,所谓的上九霄的意思就更加明显,想来那帮臣工已经利用这块石碑大做文章了。
闻说对此却不置可否。虽然景棠被废,但只要他仍在世一日,就还有被复位的可能,西雍虽然占尽舆论的有利位置,却毕竟只是皇室庶子,真要继仍大统,还需一些推动的力量。至于这块石碑的出现,究竟是西雍为了尽快顺利登上储君之位而刻意利用所谓的天意来制造声势,还是玄旻想要通过这块石碑开展什么新的计划,闻说一时间并不敢确定。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留在别院照顾灵徽,同时安静地等待玄旻接下去会交给她的任务。
见闻说沉默不言,神情也有些怪异,灵徽便知道这个问题大约是为难她了。毕竟是大病初愈,精力和体力都还没有完全恢复,在外头待得久了,灵徽觉得有些疲惫,于是和闻说打了招呼之后就此回房歇息去了。
☆、第十一章 箴言刻两行 莫辨真假词(三)
永安寺的石碑来得怪异,立即就引起了所有人的主意,对于这块石碑的来历一时间众说纷纭,但大多数人都认为石碑是上天之物,碑上的刻字正是上苍的旨意,推崇这种说法最甚的,当属司天台那一帮人。
先是因为才德出众而被废太子嫉妒陷害,现在又因为突然出现的天意石碑而进入舆论的风口浪尖,靖王西雍的风头在建邺城一时无两,便有了他才是最合适的新储君人选的流言。
就在这种言论以风吹野火之势迅速在众人之间流传的同时,石碑被发现的当天夜里,东宫太子府便失了火。没人知道大火的起因,因为当有人发现的时,火舌已经蹿上了天,熊熊烈火已将整座太子府包围。
大火混合着浓烟笼罩着昔日的储君府邸,在夜幕之下异常闪耀,那有几丈高的火舌犹如巨柱傲然立在建邺城东的方向,自下而上渐隐光辉,向天际消散。
有人指出那烟与火的形态正如龙魂出世,而太子府建在建邺城东,此时府邸失火,气数尽散,应对了石碑上“紫气东散截龙魂”这半句。
今上闻言惊怒,却因为迷信神鬼之说而暂且未处置发出此等言论之人。回宫之后,今上立刻召见司天台监正,没成想监正也正有要事要进宫面圣。于此君臣相见,那负责星辰占卜的星官跪拜道:“臣请陛下降罪。”
“卿为何事?”
监正伏地不起道:“今早永安寺挖出天意石碑后,臣便开始推星演算,穷一日之功方才算得天机,正要入宫面圣,却不想还是迟了一步,未能挽回太子府走水之事,恳请陛下降罪。”
今上闻言面色又紧,忙上前将监正扶起问道:“卿算出了什么?”
“那块石碑上的刻字确是天意。”监正道,“太后缠绵病榻多时未见痊愈,是其一,太子府突然走水,是其二,这两桩事看似并无关联,但其实事关王城龙脉正气,正是龙气被不正之气所侵之兆。”
“不正之气?”今上紧张道,“何为不正之气?哪来的不正之气?”
“章和八年间我朝接连出事,今上难道不觉得奇怪么?”监正肃容道,“臣在推算玄机时,将去年发生的种种也加入其中,最后所见的结果却不是留言所传的那样,石碑上的第二句,未必说的是靖王。”
“你说什么?”
监正跪道:“废太子本在储位,理应继任大统,承袭王者龙气,如今却被贬守皇陵,正是蛟龙困顿之象。万物受龙气润泽方才蓬勃滋长,一旦此正义之气遭受侵袭而消散,势必会主张那些不正之气的扩散,甚至危及我朝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