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为谋之徽京旧事_作者:奕浅(122)

2018-01-09 奕浅

  今上听监正这样说来当真惊心,立即追问道:“卿能算出龙气被克,可能算出那真正的不正之气源自何处?”

  监正叩首道:“昔日靖王降世而平西境之忧,这便是众人以为的平西之故,但今上可曾记得,清王之母瑶姬夫人当年来自何处?清王虽然久居建邺王城,但当初陛下给予清王的赐地又在何处?”

  瑶姬出生在陈国西边的横戈城,当年玄旻引陈兵攻入梁国国都弋葵而立功,所以今上将横戈及周边共七城作为赏赐给了玄旻,那便成了他的赐地。原本玄旻早应该到横戈居住,不得上令不入建邺,但因为太后恩德,玄旻得以久居建邺,正如西雍深受隆恩也不必前往赐地一样。

  玄旻作为至今都没有政治建树的亲贵臣子,在众人眼中一向可有可无,哪怕是曾经因为太后推荐而想要重用玄旻的今上,也在去年那两件办得并不出色甚至十分糟糕的事件之后对玄旻再无提拔之意,也就渐渐地将他遗忘,却不料今日监正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着实让今上吃惊不已,因此他仍有质疑地问道:“卿的意思是,石碑上所刻的平西是指清王?他是与龙气相冲的不正之气?”

  监正叉手不语,显然默认。

  今上心底的疑惑与震惊并没有因为监正这样的反应而有了着落,他依旧对这样的事实深觉难以置信,再问道:“卿确定就是清王?”

  “臣已反复推算过。”监正回道。

  原本若要处置玄旻也不是难事,无奈玄旻有太后作为护驾,而太后现今旧疾缠身,千万受不得刺激,倘若在这个时候朝玄旻发难,太后必定会抱病而起。作为向来对太后至孝的今上,他必定不会想见到这种情况。可如果当真如监正所言,玄旻就是那冲撞龙气之人,也是绝不可放任自流的。

  见今上没见紧锁,监正问道:“陛下可是在为如何处置清王为难?”

  今上沉沉点头,随后哀叹了一声。

  “龙脉正气毕竟是天地正道,陛下真龙福泽万民,但储副之气是陛下重要的辅佐,可现今臂膀缺失,臣以为,正是因为废太子被贬皇陵,才导致建邺龙气有所衰弱。”监正道,“臣有斗胆之言,恳请陛下一听。”

  见今上默许之后,监正立领正冠,肃穆沉声道:“废太子行事无视法度,又未及时损止,的确行为不端,然其所犯罪行中,康王亦本就涉足,其身难以自清。云丘私盐一案中,废太子查有所得,确实有功。臣以为,废太子正是一时糊涂,才行差踏错,被贬守皇陵,也是今上令其思过之意。但如今天有异象,降碑为戒,陛下也当三思,是否能将废太子接回建邺。”

  见今上虽有所动,却还犹豫,监正言之凿凿道:“废太子乃中宫嫡出,又是陛下长子,无论如何,都是继任大统最名正言顺之人。臣以星象占卜,各方推算,所得结果都是因为废太子离去而致使如今境况。陛下莫忘,不正之气之侵,早从永安寺罗汉像一事时就已有了显露,然是臣当时疏忽,未能占到真正玄机,请陛下降罪。”

  “卿与朕说,要迎回废太子以正真龙之气,那究竟应该如何应对那不正之气?”

  “国朝稳固,重在中朝,国都不生邪物,则能镇四方之气,只要让那不正之气远离建邺,也就不足为患。”监正道。

  监正所言对迷信鬼神之人必定十分有说服力,今上虽也信神明之说,但毕竟考虑良多,他对废太子景棠确实留有仁慈,但若真要将景棠迎回建邺就等同于推翻了自己先前的决定,有辱他一国之君的尊严,有失颜面。因此今上对监正的提议并没有立刻给出答复,只是令其退下,自己再作斟酌。

  御书房里今上与监正的这一番谈话在第二日朝会之后便传入了西雍耳中,稍后他便与庄友约见,地点就在靖王府内。

  西雍告知庄友这件事的目的,不外乎是要他劝谏今上迎回景棠的想法,庄友对此也十分清楚,只是那块从永安寺里挖出的石碑倒真成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存在,如果不是今日这次密谈,他便以为那块石碑是西雍的安排,意指将自己塑造成天意授予的信任太子继位人,却没想到司天台监正竟然作出了这样的解释。

  “既然不是王爷的意思,又会是谁的?总不至于是清王?司天台监正可是将他说成了冲撞龙脉的不正之气,万一惹怒了今上,他的处境万不好说,他也没必要将这种罪责往自己身上揽。”庄友越说越觉得其中另有玄妙,“莫非,当真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