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簪录_作者:悠南桑(21)

2018-01-06 悠南桑

  谢如英个子高而挺,五官男儿似的棱角分明,神态无半分扭捏,举手投足间自有一番英气。

  林馨圆脸儿,眼神柔柔的,说话利索,笑起时脸颊有两个小酒窝。

  走在三人最后的王芷蓉是个美人,尖瘦小脸上五官精致,薄薄的嘴唇抿着,一双凤目左顾右盼间能流转出光芒。

  “如今早过了工学堂考录的月份,华琬你是怎么进来的?”王芷蓉于床榻坐下,执起一面菱花纹铜镜照着,状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工学堂于每年的二月招录,三月正式上学,共招录二百人,官宦或寻常百姓家的良籍子女皆可报名。

  入工学堂学满一年后,文思院或者凝光院会来挑走优秀的,剩下的好歹也有了一门手艺,若无去处,到外头铺子作坊寻个手艺活很是容易。

  因为凝光院制艺坊选匠师只收女子,文思院倒是男女参半,故工学堂里招录女娘的人数远多于男子。男子皆安排在另一所工学堂,同华琬她们不在一处,便是学堂、食舍等也都是分开的。

  华琬察觉到她半道子进来似有不妥,只得老老实实地说了是凝光院制艺坊的坊主将她安排进来的。

  “那坊主可是你亲人?”王芷蓉放下铜镜走到华琬身边坐下,亲热地挽起华琬胳膊,声音莺莺动听,“我听说制艺坊坊主刚来京不久,她亲自做的首饰可谓精美绝伦如天人之作,但为人却很严厉,是油盐不进的性子。”

  华琬捏着手指,两眼望着屋顶上的木梁,想了一会说道:“我只见过罗坊主一次,看着有点严厉,但却是个心地很好也很善良的人。”

  “原来不是亲戚啊。”王芷蓉显然有点儿失望,不过很快又活络起来,“既然是坊主推荐你进来的,是不是学满这一期后,你就能直接去凝光院了?”

  “这……”华琬细如烟的秀眉蹙了蹙,罗坊主是有说让她去凝光院,可这是在她学成了,考量通过之后的事情。华琬老实地摇摇头,“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资格去凝光院。”

  “哎,你也不能确定啊……我就盼着能去凝光院,可每年凝光院只从学堂里选十人,也不知我来年可有希望。”

  华琬是真不知该如何回答了,只干巴巴地说一声‘芷蓉姐姐一定行的’,便讪讪地笑着。

  王芷蓉目光似粘在华琬面上,来回打量了好几遭,华琬说的不明不白,她只道中间的弯弯绕绕华琬不肯告诉她,心下不免开始猜忌和不满。

  林馨左右瞧二人,嬉笑道:“凝光院有甚好,我和如英姐都想去文思院呢。”

  文思院是少府监下六院之首,主制皇宫及皇亲贵胄府上的各类金银器皿,新宋国的名匠师大多对文思院趋之若鹜。

  林馨见华琬和王芷蓉未接话,又笑道:“对了,华琬你瞧着年纪小,不知今年几岁了。”

  “过了九月我便十三岁了。”华琬见林馨没有拖着她问那些难回答的问题,要比王芷蓉好相处许多。

  “难怪了,一整小我们一岁。”

  “好了,唧唧喳喳吵得人头疼,午时了,去食舍吃饭。”谢如英看向华琬,“那学正可派了食盒杯箸与你?”

  华琬连连点头,从案几下掏出一只大竹篓。

  “嗯,走吧。”

  谢如英虽是女娘,却极有气势,不过几句话,华琬便被镇住,乖乖地跟在谢如英身后,甘心当个小跟班儿。

  工学堂是朝廷直接划资供给,最不缺用度。

  食舍里的吃食十分丰富,甚太学馒头、细馅包子、江鱼夹儿、汤饼、冷淘之类应有尽有,只要是华琬能叫上名儿来的都有。

  华琬眼睛尖,一下瞅见一块写着‘特供’二字的木牌,华琬捏着木碗,朝谢如英三人激动地说道:“那儿有鲜肉包子,我们快去拿吧。”

  王芷蓉撇了撇嘴角,眼底闪过一丝不屑,谢如英仍旧一脸淡漠,林馨倒是与华琬一般,笑得很欢喜,“我也喜欢吃鲜肉包子,走,咱两一块去。”

  王芷蓉望着二人的背影,附在谢如英耳边说道:“一只鲜肉包子将她馋成那样,想来不是甚大户人家的。说甚制艺坊坊主送她进来,怕是在故意诓我们吧。”

  “是何人家的你直接问不就成了,在背后说三道四。”谢如英捧了食盒去打了份汤饼,又拿了一笼四色兜子,自寻食案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