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是舍妹的主意。”杨春归如实回答。
王知府没有想到会是一个女孩想出了,自己真实自叹不如,感慨的说道:“令妹心中有丘壑啊。这主意确实不错,我非常赞同。如果建成,意义就不用我说,相信你也能看到。地址选好了吗?”王知府问道。
杨春归从袖中拿出地契,递给王知府,说道:“知府大人不怪罪舍妹就好,知府大人您看可行?”
王知府摇了摇头,说道:“怎么会怪罪,大功一件呢。”王知府接过杨春归递过来的地契,看了看,上面的地址自己倒是知道,郊区,偏于闹事,确实适合读书,关键是还有一个小花园。赞同的说道:“嗯,地理位置合适,只是这个地契是什么地契?”
“回大人的话,是前几天判定的李成的案子,抄收的他的庄园。”杨春归赶紧回答道。
“嗯,那个案子我看你呈上来的结案书了,很详细,也很公允,不错,我这边给你一个证明,批准你做图书馆用,银两和书籍有什么想法?”银两和书籍是最重要的,王知府不免问上一问。
杨春归斟酌了一下,说道:“回大人,我是这个想的,书籍的话,县城的城备司令说是他家有很多藏书,可以贡献出来以供学子抄录,我们只需吧抄录的书籍放在图书馆中即可,至于银两,舍妹愿意捐献一些,同时,我想鼓励城中的商人也捐献,图书馆建成后,辟出一个小房间,把为图书馆做出贡献的名字刻上去,知府大人您看如何?”杨春归说了他们商议的结果,至于辟出的小房间,则是自己在路上想出来的,便征求王知府的意见。
“士农工商,我想你辟出小房间的的方法,是变相的为商人扬名,那他们读书人的心中,地位肯定会大大的提高,他们肯定愿意的想的很周道。不错,放手去做吧,如果有什么困难,给我说,能帮你解决的一定帮你解决。”王知府很赞成杨春归的做法,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杨春归做事不急不躁。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之前也号召县城的商人铺设了两三座桥梁。很会为老百姓着想。
当然,杨春归这样的人如果在朝中有人脉的话,肯定能够走得更远,王知府有些遗憾的想着。王知府在官场多年,深知人脉的重要,当初自己如果朝中有人,想来也不会发配到蕲州县,并且一做多年,这杨春归如果有人脉,想来也是留在京中,尽管如此,王知府依然愿意帮杨春归一把,毕竟以后的缘法,谁也说不准。直到后来,王知府都很庆幸,自己一开始就对杨春归放出善意。
“那就多谢王知府了。”杨春归很感谢自己有一个信任自己的上司。自己做的几次事情,王知都放心的交给自己做,让自己施展拳脚。“如果需要,我一定会叨扰王知府。”
“随时欢迎。”王知府笑着说道。
“知府大人,今日天色不早了,我这就回去准备,有机会再请王知府喝酒。”杨春归记着赶回去告诉妹妹这个好消息,便对王知府说道。
“行,那我就等着了,你赶紧回吧,路上注意安全。”王知府把趁着说话的功夫把开好的证明用上印,便交给杨春归。
杨春归接过王知府递过来的证明和地契,和王知府告了别,便又返回蕲州县城。
话说当时皇上遇刺的县城,正是那个一直想要谋夺矿山的临县的县城内,当时那临县的县令正在想着怎么去谋夺铁矿,忽闻城备司令的人来报,说是有歹匪趁着庙会的热闹行凶,自己便开始吩咐人去搜寻。
只是一个报信的时间,歹匪已经追着受害者出了城,往蕲州县跑去,城备司令说是在自己管辖的县城内并未出现人命,便没有派人继续去追,然而后来盘查城中人,有人说是当时那群商人被冲散了,一拨前往蕲州县,然而还有一拨还在县城内。
这几日,这临县的县令一直等着有人来报案,自己也细细的盘查了一番,这伙歹匪出现的实属蹊跷,自己所知的两个土匪窝都没有出动,难道是出现了新的势力?当临县的县令和自己的师爷道出自己的猜想时,师爷告诉自己说:“大人,如果真的出现了新的势力,那我们要尽快去查明,不然有一伙不明势力隐藏在暗处,听城中的兄弟说,那伙歹匪实力还不弱,实乃一大隐患啊。”
“这个道理本官岂有不懂,只是从时发到现在,我盘查了这么久,那被冲散的也不见了踪影,那歹匪仿佛凭空出现一样,追着受害者出了县城便去了蕲州县,我也无从查起啊。”这临县的县令也是头疼,小道消息说皇上已经微服出巡,只是到现在也不见踪影,可千万别被那歹匪给盯上了。这临县的县令只能祈求菩萨保佑自己了,殊不知,这被歹匪追着的便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