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尊羽化后,沈适便将圣隆帝未来十年内的运势写入信中,就为了他日天枢阁不至于被不崇道佛的圣隆帝轻看。
不久前,圣隆帝的使者来到天枢阁,奉旨请他入京,沈适明白,他信中所说的事在圣隆帝身上应验了。沈适可以随使者入京是遵师命不得不走上一趟,却不打算在京城久留。天枢阁既然要入世,国师之位他自然不能辞了,京城却不是久留之地。
第二天,有传旨太监到了沈适落脚的地方宣旨。沈适被圣隆帝封为国师,赐国师府。国师是虚职,无品阶,不参政,不过是名头上好听,国师府还是先帝在位时为天枢阁前任阁主修建,如今沈适接管天枢阁,入住国师府并不会引人忌惮,最主要的是圣隆帝不崇道佛,不是什么人都能哄骗得了的。而沈适头天接旨,第二天就离京回天枢阁,教人越发放心了。
只是让百官不痛快的是,圣隆帝之前要提拔顾知为正四品提刑的旨意仍是宣发了。虽说贡院库房大火案,顾知通过验尸和现场检验,就找到了凶手胡汉破了案,毕竟不是走正经的路子授官的。这叫那些在任上苦熬多年的人听说了,更是妒忌。多少人一辈子都碰不到四品的边,顾知又是哪里蹦出来的人,不费吹飞之力,就被破格提拔为正四品提刑,怎叫人心甘。若说武将,拿命在战场上拼杀得来的官职,众人不会妒忌,可提刑一职是文职,即便是今科状元被授官,也是自从六品的编修做起,顾知何德何能,就因入了圣隆帝的眼?
不管那些人有多少不甘心,顾知的任命就这么下来了。圣隆帝甚至在知道他在京中没有宅子后,还给他赐了一座两进的宅院。顾知受得坦然,圣隆帝给的,他都谢恩收下,更让人气愤的是,顾知得了大便宜还不知足,公然在圣隆帝面前说:圣上赐他官身,赏他宅院,何不再为他寻一房妻室,也能让他回家之后不必面对冷灶冷锅,有口热饭吃,有热水洗漱。
偏偏圣隆帝还真听进耳朵里了,问起顾知喜欢什么样的,他做主给顾知娶回家。还好顾知没将目光放到大臣家眷里,不然朝堂上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淹死了。顾知说,圣隆帝后宫中若有那能干的宫女,不求样貌俊俏,让圣隆帝为他找一个不怕他,心甘情愿嫁给他的赐婚即可。
赐婚,即意味荣耀。到了顾知嘴里,仿佛跟吃饭喝水一样是寻常的事,简直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不知叫人翻了多少白眼。御史当朝弹劾顾知,却被圣隆帝一口驳回。千金难买他高兴,顾知对他的胃口,圣隆帝一口应下在宫女中替顾知寻妻的事,御史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当天下了早朝,替顾知揽下为他选一名妻子的活后,圣隆帝就拉着顾知一起进了后宫。在此之前,他早已命人去将此事告知皇后,让皇后将宫中胆大心细的适龄宫女选出来。因此,当闵棠接到皇后身边文秀送来的消息,让春花秋月过去翊坤宫,圣隆帝要给顾知选妻时,闵棠那良好的风度差点就破了。
圣隆帝办事,当真不靠谱,什么时候大臣选妻,选到帝王后宫里头来了。荒唐,实在是荒唐。
“参选的都有哪些人。”闵棠忍住了,没有面露不快。
“连同我在类,各宫娘娘身边的一等宫女都在应选之内。”
看来皇后为表公正,连文秀都给算上了。
正四品,听着前途一派光明。可是,别人不知道顾知是什么德行,她还能不知道。那就是个没开窍的主。从前,闵棠看着故旧的份上,能拉他一把就拉他一把,未尝没有拉拢的意思。可是这一回,顾知并未走她的路子,还不知道走了什么运,得了圣隆帝的青眼,被破格提拔为官。虽说顾知此番入朝顺利,可今后在朝堂上必定孤立无援。其实,以顾知的性子,即便是走正常的路子上来的,只怕也没什么朋友,但是经过了历练比没经过历练的,总会要好上一些。如今的顾知,处在风头浪尖上,若没有圣隆帝的回护,将来跌下去的下场会很惨。闵棠并不希望春花秋月被顾知选中,有一个心惊胆战的将来。只是,今日她一起床,眼皮就跳个不停,心里不安得紧。偏生这关头出了这样一件事,让闵棠没得心烦。
也不知是她这几年顺风顺水惯了,还是越担心越来什么。顾知这不长眼的,当真瞧上了春花。闵棠接到圣隆帝给春花和顾知的赐婚时,真是咬碎了银牙。
她就说,顾知怎么会突然向圣隆帝提起从后宫中选一名宫女娶为妻子的,合着是他一早瞧上了春花,不敢向她开口,担心吃闭门羹,转而打起圣隆帝的主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