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我们知道的。”
“知道就好,你们要低调做人。”
☆、第 22 章
“母亲放心,我自当时刻提点哥哥们。”阿娇在旁边说道,让两个男孩子出去,馆陶看着阿娇,“阿娇,母亲不会给你压力,不会把堂邑候府托付给你,那是他们的事情,败了也就败了。”馆陶又称窦太主,她对堂邑候府是没有多大的感情的,对两个儿子也不亲,她在乎的只有这个女儿而已。
“你现在是皇后,只要你小心一点,你的荣华富贵我不担心,以前是我小看了他,但这样也还好,他能护住你,王娡也去了,从今以后你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你还是那么单纯,以后要多长点心眼,内宫里的勾心斗角你是看得比谁都清楚的,好好保护自己,我才能含笑九泉知道吗?”
“娘,我知道的,我并不单纯,这后宫的生存我懂,我不动手只是因为她们不值得。”
“你知道就好,还有,曦儿也已经年纪不小了,储权和君权到时候必然会起冲突,你要多看着点,你也是不希望他们两个出事的吧。”
“我知道。”在刘曦做父亲的第一天她就知道这一天无可避免,刘彻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君王,岂容旁人酣睡,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生儿子,她想起刘据的下场来,而她尽可能做的就是劝导刘曦,让他明白他是君他是臣,这个天下迟早是他的,只是早和晚的区别罢了。而如今刘曦也明白,从他自去代郡以后就看出来了,说实话,她是不担心的,那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我看见了一些人,他们在向我招手。”她的眼神渐渐溃散。
“娘,娘。”眼泪止不住的流,等刘彻知道这个消息赶来时,就见阿娇呆呆的牵着她的手靠在床边,嘴里念叨着她母亲,刘彻上前安抚,“娇娇放手,你这样握着姑姑会疼的。”
“对,娘会疼的,我不要娘疼。”她神经质起来,开口说道,搂住他的脖子“彻儿,我们出去,娘只是在休息。”刘彻顺势半抱起她,看了一眼那个蒙住面容的姑姑,带着她出去了。
一来一去,阿娇还没有从母亲离世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刘曦的太子妃和侧妃分别为他生下一儿一女,这次的打击实在太大,在床上躺了两个月才恢复过来。而刘曦在馆陶去世的时候也回来了,见过了父皇母后和自己的两个嫡子庶女,就又回去了,而刘寻却还是没有回来。
在她恢复过来就说要为馆陶守孝三年,想要住到陪葬在窦太皇太后身边的母亲旁边,也好同时为这两个至亲之人守孝,刘彻说什么也不答应,两个人各退一步,阿娇住到了长安城外的长门宫,吃斋念佛。
时间飞逝,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如约到来,经过五年时间的历练,太子刘曦重新回到长安,代郡在他的治理下已经初见成效,跟鲜卑族的交往也顺畅了很多,只是刘曦运用阿娇交给他的‘给一个巴掌赏一个甜枣’的政策下,再以文化入侵,这效果比治理代郡还要好。鲜卑族的一部分人已经屈服于这个政策之下,甘愿为刘曦所使。
七月份刘彻得宝鼎于汾水上,过几天而来的就是一块刻着字的石头,上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在刘彻得到消息的时候就让人将这个消息掩住,而那些发现的人则是全都被刘彻秘密处死,那块石头也被他毁尸灭迹,派张汤彻查此事。
在刘彻从避暑长门宫回未央宫的路上遇刺,刺进腹部,抓了几个活口,忍着痛吩咐杨得意让他去宣东方朔,主父偃,李广李陵等几个将军护驾,还让他去把阿娇找来,等到重新进入御撵已经是昏迷状态了。
阿娇知道这个消息后愣了一下,赶忙让人驱车前往未央宫,杨得意领着她进了长安城,她看到长安城内外已经到处戒严,一进内殿就看到他躺在床上,围满了御医,走上前“陛下怎么样了?”
“恭请……”
“都什么时候,行什么礼,陛下的伤情怎么样了?”
“陛下病情危险,胸腹正中一剑。”
“本宫不管,如果你们治不好,本宫诛你们九族,快用药啊。”
只剩几个御医留在侧殿,内殿只有杨得意和她以及她的几个侍女,无情也上去看了,和太医一起商量最有效的方法和用药。
“杨得意,吩咐下去,张贴皇榜,本宫身染重疾,广招天下名医,谁能治好本宫,封他侯爵,庇护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