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好昭示了公堂之上,“明镜高悬”的官家威严。
萧锦云不晓得书上记载的是否属实,可是刚刚公堂上那句“着实打”,萧锦云也着实替刘奶奶和灵儿姐捏了一把汗。
虽然只有五个板子,但她们到底是女流之辈,灵儿姐生得细皮嫩ròu的,而刘奶奶又到底老了,能不能承受得了这几个板子?
但是官令已下,官威在那里,这件事就没有改变的余地。
周遭的百姓还围在那里,指指点点,有人在摇头:“怎么惹上这样的官司,我看那娘俩,嘴可叼得很。”
萧锦云转过头去看那人一眼,不知她说的娘俩是谁,刘灵儿和刘奶奶是娘俩,她那位舅娘和表哥也是娘俩。
萧锦云环视一周,倒没看到舅舅和表姐。不过也在qíng理中,官家之地,无事还是少惹是非。
舅舅是陈家掌家人,表姐又是未出嫁的huáng花闺女,都不宜来这里抛头露面。
但萧锦云又听那人身边的人道:“可不是,我看他们跟陆知县,恐怕也是有关系的。”
这句话,大约便是说的舅娘他们了。
只见刚才说话的人摇摇头:“天高皇帝远的,现在这年头,当官的良心都被狗吃了。”
旁边的人里面拍她一下,“你可仔细被人听到。”
两人议论着,公堂上已经开始行刑。刘奶奶整个人枯瘦得像根柴火,被那些公差两边拖着走。
刘灵儿见状就要扑上去,被两边早有准备的公差扑上来按住了。
见那些人摁住自己,刘灵儿忽然就发了疯,又吼又叫地挣扎起来。更多的公差上去帮忙,有人拿出早准备好的绳子,几人粗手粗脚地把刘灵儿绑了个结实。
舅娘王氏在一旁看着,落井下石:“这个疯女人,还敢冲撞公堂,公差大人,您可得好好教训教训她才是。”
公差绑了刘灵儿拖下去,并没有理会王氏的话。
王氏吃了个瘪,却也不敢发作。平日在乡里,她虽泼皮得很,但是在公堂上,却还抡得清自己的斤两。
公差把刘灵儿扔在地上,饶是她大喊大叫,那竹板子还是一下一下地落在她背上。刘灵儿惊叫起来,杀猪一样的嚎叫,却挣不脱那绑在身上的绳子,只让自己显得越发滑稽。
围在衙门外的人都笑起来。
第12章:被冤入狱
萧锦云看不下去了,转身挤出人群。她虽然来得迟,但也看出这场案子审得不对,结案结得糙率,连程序也不对。
她从前在江先生那里翻过一些关于本朝律例的书,虽然写得不全,但也提到过,官老爷在衙门过堂审案的时候,首先必须要取得口供。
取得口供后三日,还要复审,以观其供词是否相同,复审以后才能进行判决,且还要向被告宣读判词,叫“读鞫”。
判决后,犯人是能够请求“乞鞫”的,这个她在江先生口中也听过,口头上好像就叫复讯。
期限为三个月。
萧锦云能记得的也就这些,她听江先生提起过,本朝的律例都比较散乱,没有被统一整合,只能散见于一些书籍。
且稍微写得全面点的书,都被收录进皇宫的书库了。
先生说,君为上,君王掌握着全民之智,大唐的律例,只有皇上皇子们才有资格知晓。
那时候,萧锦云还不甚明白,可她仰头看着先生那模样,却也晓得,他并不认同这些话。他说:“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上。并有争心,以徽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这些话,萧锦云并没有听懂,但是最后一句,她却牢记在了心里:“国将亡,必多制”。
念完这句话,先生没再说什么,只负手走出了书房。萧锦云看不到他的目光,却看到他的背影,带着几分萧索。
“国将亡,必多制”,直到后来她看了很多书,才知道,那些道理根本说不通。
萧锦云挤出人群,还能听到背后传来的尖叫。脚步顿了顿,忍不住回头,却只看到人头攒动的公堂上,那四个高高挂起的“明镜高悬”。
她转回头,叹了口气,往栓马车的方向走去。
但走了几步,却听身后有人喊:“先生,方先生。”
是表哥陈礼州的声音,萧锦云从小就怕表哥和舅娘,对他们的声音也格外熟悉。这会儿她还没有走出很远,听到这个声音,连头都不敢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