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坐于高位,呷了一口茶,看着立于大厅中的众人问道:“你们如何看?”
这如何看有两层意思,一是此信是否真是刘启所留,二是判定了真假后该如何处理。
厅中有一女子,着一身翠绿色的袄裙,本应清新高雅,奇怪的是,这翠绿色的衣服竟让她穿的甚是妖娆,正是四皇子的生母,惠婕妤。
惠婕妤抬头与贤妃对视了一眼,轻声道:“信中即已言明归期,还说明了去处,此信应是陛下所留。”
身着粉红色袄裙的欣常在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此刻,站在大厅中的众人,属她身份最低微,对此事她不宜多言,却也不妨碍她跟着点点头,也算发表了看法。
贤妃看了看欣常在,嘴角勾起浅笑道“此信如是陛下所留,按照时间估算,此时陛下应以出了长安往江南去了。”贤妃言下之意是,追是追不上了。
大汉国后宫之内,设有一后三妃四婕妤,再往下便是并无定数的常在,七子,八子,最末的是美人,共七个位分。
如今,皇后之位空缺,三妃倒是齐全,贤妃、德妃、安妃,婕妤中只有惠婕妤、黎婕妤两人。
其中,安妃是南国公主,当今南国皇帝的胞妹,为人十分高傲,无子无女,并无相jiāo甚好之人。
惠婕妤与贤妃相jiāo颇好,黎婕妤则更亲近德妃。
当今皇帝更重朝政,除了三妃两婕妤外,其余嫔妃中,能在皇上面前说上一两句话的,也就这个欣常在了,为人颇为谨小慎微,也很聪明,一向两不相帮,却又两边都亲近,如今到是有点向自己靠拢了。
一白衣青年立于厅中,在几个鹤发老人中格外显眼,太后看了看他问道:“齐豫怎么看?”
这个齐豫乃是长安四公子之一,如今的殿前御笔,刘启身前的红人。
齐豫躬了躬身,朗声道:“回太后,此事问问影卫,便可知真假。”
影卫乃是大汉人尽皆知的存在,虽说没几个人见过,可齐豫想太后必是见过,且知道联络之法的。影卫是刘启的影子,对刘启的行踪自然一清二楚,众人也不是要追,只是问个真假,想必影卫是会告诉的。
太后无奈的揉了揉额头道:“看到这信的时候,哀家便设法联系影卫了,影卫的回信只有四个字,亦真亦假。”
穆克听到太后如此说,上前一步道:“太后既然可以联系到影卫,证明陛下并无危险,至于这亦真亦假,臣是这样理解的,就是陛下确实是自愿离宫的,可是却不是去江南了。”
这穆克便是刘彻的老师,当朝右相,人称穆公,也是齐豫的恩师。
不得不说穆克是七窍玲珑心,所料与事实十分相近。
其实,一应妃嫔与大臣在看到信的时候,便觉得此信应确实是刘启所留。如若信上盖的是玉玺,一应妃嫔与大臣或许尚会怀疑真假,可盖的偏偏是在刘启尚是皇子时的私印。
这盖着私印的离宫书信原是有典故在的,远在刘启还未登基,甚至还未被封为太子的时候,便做过这种留信出走的事qíng。
☆、众人的猜测二
这信到了先皇手中,先皇看到信只是哈哈大笑,而后连道了三声。“好、好、好。”便随刘启去了。
刘启外出江湖游历了整整三年,才回到了长安,回来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该及冠礼了。
先皇便是在刘启回到长安后,下旨册封刘启为太子的,于是,刘启的及冠礼是与太子的册封礼同一日办的。
此时,刘启又一次留信出走,一应妃嫔与大臣那里会怀疑这信是不是刘启的亲笔,刘启是不是有危险什么的。
一个个都是在思索刘启此举有何深意,难道是打算立太子了?太后听了穆克的话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她心中其实也是如此思量的,只是有些不确定。“既如此,穆克、杨柯,这几日的政务就jiāo给你二人了” 这杨柯便是当朝左相。
穆克、杨柯躬身行礼,齐声道:“臣,遵命。”
太后挥了挥手道:“且都退下吧,贤妃留下。”
“是。”众人都退下了,只剩贤妃一个孤零零的站在厅中。
惠婕妤临走前与贤妃jiāo换了个眼神,意思是慎言,便退下了。
“贤妃,你可知我为何留下你?”太后素日慈祥的双眸,此刻看向贤妃时含着几分凌厉,看起来颇为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