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后生活录(一)_作者:舒寐(151)

2017-11-26 舒寐

  这样的阵仗亮出来,须臾间,便有耳聪目明朝廷要员得知了暗蕴的消息。在官家回宫才进崇政殿后,继任故相王钦若的同平章事大人张治白就单独觐见了官家。

  也不知他二人在殿内说了些什么,一向温和仁雅的官家竟然陡地拔高了音量,隐含怒意地提醒张相国道:“爱卿,何人为后,此乃朕之家事。”

  却听张相国只是轻叹一声,声有隐忧,怅然衷劝道:“陛下,您贵为天子。既是天子,又何来家事呢?”

  崇政殿中瞬息寂寂无声。崇德殿外只余侍立的宫人们眼观鼻,鼻观心,屏息凝神,敬候吩咐。

  时间恍惚而走,直到张相国躬身退出殿外,宫人们才得以进去伺候。

  华宇锦堂内,官家赵祯正面沉如水地端坐在御案之后。

  他的手边是一沓沓封huáng的奏折,被他拿起,打开,又被他qiáng忍不耐,重丢回到案上。

  想也知道,这些经过寿安宫送来,出自中书门下省的呈贡折子里,有泰半之数是围绕“立后”之论;其余的,多数也是剖出一副忠心,向官家痛陈“天子中宫,关乎国运”的大道理。

  想来官家心中也是颇多疑虑:从什么时候开始,母后的人和他的人居然空前一致,齐齐关注起他未来的枕边人?

  瞧这一本本,一帧帧,笔下盈花,字泛珠玑。

  若非亲眼所见,赵祯恐怕还从来都不知道,他的臣卿们对于要做他的红媒月老之事会有如此热衷之qíng。

  数十份朝奏中,所荐皇后人选近十名,具是出身清贵,品貌俱佳的女子。其父其祖若非是如今朝廷大员,便是开朝立国勋臣之裔。论尊论荣,诸佳人竟是难分伯仲。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他心仪的郭家舒窈。

  只是禀奏“金城郭氏有嘉女”的那位却个出身在兵部的侍书郎。

  六部之中,户邢两部乃亲帝一派。其余工礼吏兵四部君长,多为太后拔擢。这侍书郎一系,上封乃是兵部尚书钱惟演——钱尚书不光是郭氏的姻亲,他还更是太后娘娘在朝廷势力中一根的盘柱,是太后娘娘在掣肘陛下势力时,用得尤为趁手的一名马前卒。

  天子最渴盼迎娶之人,由亲后一派中人提出奏禀。无论他对她心意如何,都会让朝政拥趸少主的文武大臣忌惮非常。

  忠向天子的臣卿们正一个个苦口婆心,暗劝陛下大局为重。务必审慎清明,选出与刘氏无关的女子入主中宫才是相宜。

  当今的局面,对于官家来讲,真真算得上是左也为难,右也为难。他已有连续几天都愁眉不展,郁郁寡欢了。

  “阎文应。”

  “奴才在。”

  屏风后的赵祯一声传唤将阎文应神思拉回。

  阎文应趋步向前,恭敬应声道:“官家,有何吩咐?”

  “去到崇政殿将那些折子搬来这里。”

  阎文应微微一怔,随即也不多言,招呼上两名宫人,径直赶去崇政殿。

  待他回来,承明殿中正是帐帷深深,烛火摇曳。

  出浴的赵祯衣冠周整,犹笼在眉梢处的淡淡水汽,将那双修俊长眉衬得越发漆黑锋锐。见宫人过来,赵祯只坐在榻边招了招手,将数沓朝奏放置在了chuáng头小几上。

  这些东西,根本不需细看,他也知道里面到底写了什么。

  初初相逢,他和阿瑶尚且来不及更诉衷肠,就已被朝局罗织下了密网,毫无征兆地兜笼在其中。

  她的姓氏,她身上那道与太后的亲缘,就如一层若隐若现的隔膜,斜斜横亘在他想立她为后的路上,让他恼愤不已,又无可奈何。

  他想要她。以宗庙祭祀之礼相迎,宝册金印之重相聘。他愿她能后冕加身,与他并肩携手,同受万民朝拜。

  他亦想要亲政,摆脱桎梏,撤除垂帘,他恨不能汲取力量,将太后所加的所有束缚悉数打破。

  然而,事难两全。在朝廷里,他的人已在与母后的人展开幕后角力,两边心照不宣各自拥趸一方,数位名门闺秀被迫现于疏奏之中。

  赵祯拿过纸笔,凭借着印象将疏奏中曾出现的人家粗略写下。待驻笔,赵祯将纸张jiāo给身旁内侍。

  “待天亮后,想办法将此名单出现之人透露给寿安宫。就说,朕有意从这些人家中试选皇后。”

  内侍低声应命,悄悄隐出了殿中。

  待他离开,赵祯才疲乏地揉了揉眉心,微微地合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