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后生活录(一)_作者:舒寐(16)

2017-11-26 舒寐

  周怀政判断自不会毫无根据。端看樊楼说书人讲史时,她与太子对同一故事各自不同的反应就可对此女心智窥知一二。樊楼散厅自来有说话人讲十六史。圣朝祖宗开国后,有训明言:毋使民因言获罪。所以历任君王治政宽和,民间议政之风盛行。连讲书人在每段故事后都会适度增添些话佐料,一则吸引看官,二则也是抒发己见。

  那天说话人讲的前朝“神龙政变”,故事说完醒木一拍,终场诗道:“正所谓:牝jī司晨国将亡,一腔忠言谏帝皇。自古后宫莫gān政,方是江山长久方。”

  话落,说书者施礼下台,留下的各听众议论纷纷:什么是牝jī司晨,什么是后宫gān政眼下明仁殿那位,出可代天理政,入则统御六宫。她这算不算走武后旧路

  议论声大大小小,纷杂得很,难免就有那么一句两句落入了有心人的耳。

  周怀政久经沉浮,自是岿然不动。因为他知道,朝中但有寇相爷一息尚存,就绝对不可能放任刘后鄙妇揽政,纵容丁谓小人当权。

  他不言不语,太子却坐不住,将筷子一撂,愤然道:“胡说八道母母亲岂容他们这般毁谤”

  他说得急切,力道也大,碗筷相击声把在座诸位都吓了一跳。

  这时就见郭家小娘子不疾不徐地放下汤勺,拿帕子擦拭过嘴角,才睁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问他:“你怎么生气了”

  “你没听到刚才那人说了什么吗”太子鼓着腮,气呼呼指向发声处。

  郭家小娘子坦然摇头,柔声讲:“没听到。我只顾品尝这汤的鲜美了。”

  太子气结语塞,目光转回,控诉地看着郭家小娘子,很是委屈,很是愤懑。好像是在埋怨她:作为他的相识,他的朋友,她怎么可以在听到有人说他母亲坏话时这么无动于衷他刚才可是帮了她

  太子盯人的眼睛里分明写着:你说话为何都不向着我

  郭家小娘子似浑然不觉,伸手取过一只空盏送到他面前:“我听家里老仆说:但凡喜说闲话的人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吃饱撑了;还有一种是没得吃饿的。你看刚才说话的是哪种”

  太子扭头瞥了不远处邻桌:“那还用问当然是前者。能来此处之人,非富即贵。”

  “那你恼什么一群吃饱撑着的富贵闲人,你跟他们置气,不嫌累”她讲话轻描淡写,声音也舒舒缓缓,毫无威慑但让人无法反驳。边说,她手上动作还似大姐姐一般,将羹汤不着痕迹地推得离他更近些。

  太子年幼,未曾注意这细枝末节。周怀政却将之尽收眼底,心中暗叹:可惜了,如此机灵的一个小丫头,偏偏却是与刘后有亲的郭家人

  “快吃吧。吃完我给你讲个小故事。”郭家小娘子说着瞄一眼郭九,低头哄太子,“这是连我九哥都不曾听过的呢。”

  太子毕竟孩童,听到这样劝哄,也是即刻收心,专注吃饭。

  看他吃完,郭家小娘子才扬起一抹梨涡浅笑,用手轻点茶盏,神秘兮兮地瞧瞧太子。

  太子会意凑近,两孩子咬着耳朵开始讲故事。故事内容周怀政不得而知,只模模糊糊听到几个词,什么“从前”、“国王”、“狸猫”、“太子”之类。

  故事说完,郭家小娘子眨眨眼望着太子,用手指沾了茶水,边写边笑:“这个传说叫狸猫换太子。好听吗”

  太子瘪嘴不屑:“你这是杜撰。哪个王国宫闱防范如此疏漏再则宫中妃嫔皆登记造册,你说的那位木娘娘不可能流落民间,生死由天。”

  “都说是传说了,你还那么认真真是无趣。”

  小听众不识逗,郭家小姑娘很失落,伸手就想把桌上用茶水写的几个字擦去。

  太子抬袖给拦住:“别擦。我看这字写得倒挺好。擦掉可惜。”

  “挺好”郭小娘子顿住动作,好奇发问,“比你的呢”

  “比我咳”太子殿下面现尴尬,又一次哑口无言。

  周怀政那时只知他心有不服。却不料回宫后,太子着魔一样迷上了书法,把宫中收藏的历代名家书帖搜罗来,每天午后,坐在案前一丝不苟临摹。

  他这是跟自己赌气呢。也是,一个比他年幼的女娃,启蒙不足半年就有那么稳的手写出这样流畅的笔顺,太子怎甘落于人后。

  太子的转变被他父皇看在眼里,喜上心头。一天十二个时辰,当爹的恨不得每时每刻召见大臣,献宝一样,逢人就说:“卿家可知朕有喜事朕的太子长大懂事,知道勤奋好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