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后生活录(一)_作者:舒寐(75)

2017-11-26 舒寐

  赵祯接到口谕时,修长眉毛挑得老高,惊诧非常地望着传旨宫人,愣怔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等传旨宫人离开,赵祯坐回御案,才低声喃喃:“居然还真让那丫头猜着了”

  他身边侍立的阎文应听言辨意,小心翼翼揣摩着说:“官家,今日洛苑当值统领正是郭守璘大人,您可要宣郭大人见驾”

  赵祯抬头扫了他一眼,摆摆手,淡笑道:“不必。朕若真想见她,不必通过她家人,只需去母后宫中请安时,随口一提便是。”

  阎文应似有所悟,低头欠了身子,无比恭维地讼道:“到底是官家英明。奴才就没想到过去太后娘娘那里。”

  赵祯似笑非笑地看看他,也不拆穿他谄媚阿谀,只是起身转向一侧屏风。站定后将两臂伸平,对左右宫人吩咐:“更衣。”

  宫人不敢迟疑,动作稳健为赵祯换上天子常服,挂饰环佩。

  赵祯这才撩衣出门,赶往寿安宫。

  近寿安宫门,还未让人通报,赵祯就听殿内传来几道陌生的女儿声音,或婉转,或清脆,或娇矜,或冷冽。不一而足,却独独没有现在他想听的那道。

  赵祯蹙了蹙眉,抬手止住守门宫人将唱出口的通报声,低问道:“母后今日心qíng如何此刻殿中何人在陪伴母后”

  “回官家的话,今日一早起来太后娘娘就觉心里憋闷,宣召了几位京中大员家的闺秀,眼下正与她们说话解闷。”

  赵祯微微眯起眼睛:“可知这其中都有谁”

  “丁相府上三娘子、四娘子,李相李迪,时为参知政事府上七娘子和他的长孙女,曹将军曹彬,故上将军府上二孙女,还有王曾王大人的小女儿。”

  赵祯侧耳凝神,若有所思看向殿门。

  正殿之门宽敞大开,清楚楚透出女孩儿们的说话声。晨光倾撒,照在厅堂里,衬着聊天氛围越发浓热。这些女孩儿们似乎没人察觉到他的到来,依旧恰然jiāo谈。

  赵祯垂下眼,单手负后,沉声不言。

  他有些不明白自己母后这番举动是何用意不迟不早,偏偏挑中他素日请安的时辰召来这些出身不凡的女孩儿们,且这些女孩儿的父祖们一个个都是为官做宰之人,在朝中为肱骨栋梁,举足轻重。

  难道是母后又有了什么打算还是说她一直都有什么打算,只是他这当儿子的太稚嫩,从未会对过她的意

  这念头甫一冒出,便叫赵祯觉心内生出无边烦躁。也不知为何,他要深思母后用意时,脑海中竟闪过一个雪肤乌发的女孩儿映像。那女孩儿他熟悉无比。就在不久前,他们还曾在角楼废墟前打赌玩笑。她陪他坐在荒糙廊下,冲他笑得明媚张扬,两腮梨涡都盛着自信狡黠地告诉他:“若你去了奉宸库那便是阿瑶赢了,小哥哥到时需答应我一件事。”

  需答应她什么,她不曾说起,他也不曾多问。两人心照不宣。他们不约而同将这赌约当做“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共有小秘密。

  然而此刻,这份小秘密在面对寿安宫里无来由被宣召来的诸人时,却让赵祯感到一丝隐隐的不安。他无法断定他母后眼下的举动是因为舒窈做了什么事,惹了她的厌弃,还是因为母后她有了新盟友的加入,不再关注郭氏这门亲戚的支持

  若是前者,他还好旁敲侧击,帮她在母后面前遮掩过去。

  若是后者的话

  母后时下最得力的盟友非丁谓莫属。

  就在前不久,丁谓还曾授意御史台弹劾寇准,施压吏部,将已贬谪至道州的寇准再贬至雷州蛮荒之地。

  昔日的宰辅,一但失势,就像将倒的屋宇,将倾的栋梁,被旧日对手多番打击,毫不放过。

  而满朝文武皆知丁谓此举是为逢迎太后,发泄私愤。然而慑于qíng状,百官们却一个个敢怒不敢言。如今的丁谓身兼山陵使、礼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多个要职。俨然已是权倾朝野,翻云覆雨之辈。每日里御史台的疏奏,中书门下的奏折都是由他过目,再由他决定哪些呈报御前,哪些搁置驳回。

  于朝堂上,丁谓只手遮天,权势熏人;而于后宫这块空白地,他似乎也想染指一二,窥觎几分。

  古人曾言:yù壑难平。还有什么比成为一朝国丈更显尊荣的事

  赵祯思虑颇快,推敲回神只是一瞬息的功夫。在微吸口气调整面色后,赵祯向宫人颔首示意,踏步跨入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