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后生活录(一)_作者:舒寐(79)

2017-11-26 舒寐

  窗外廊下的朱紫色玉兰花开得争妍斗艳,丝毫不识人间孤愁滋味。赵祯伸出手,修长手指骨节分明,时急时缓地敲扣在香木棂框上。过了好一会儿,阎文应前来复命,赵祯才淡淡地收回手,垂了眸,意味不明轻声咕哝句:“竟然已是六月还剩两个月,不知该送些什么才合适呢”

  …

  作者有话要说:  愚蠢的作者菌终于回归鸟。我爱泥萌,么么哒。

  想死我了。

  JJ个受,今天下午开始,就总是给我显示网审网审网审,死活发不出来这一章。等到快凌晨了,它才正常了

  ☆、风月暗藏心底事

  ;赵祯此次微服出巡与往日并无多少不同。刘太后对他出宫事欣然首肯。朝臣和宫人们也均习以为常。

  和此前王朝中帝君不出銮宫的规矩不同,大宋立国,历代当政官家均会不定时微服出巡。这其中以赵祯的父亲,真宗赵恒尤其突出。这位已故的先帝似乎把白龙鱼服潜行汴京当做了一种探险和寻兴。兴之所起,心血来cháo时他会丢下朝政,换上衣冠,手摇玉骨折扇扮作风雅文士,带着贴身近侍转走在汴京的大街小巷。真宗形貌英伟又jīng通音律,在不识他身份的文士眼中颇有才名。而且痴迷听戏的他在樊楼包下了一处固定雅间。但凡出宫必入樊楼,但凡进楼,必要听上几折妙音。即便因此耽误下回宫时辰他也在所不惜。

  好在这些癖好并没有十足十地影响给他儿子赵祯。做为少年天子,赵祯律己之严,持身之正可称上圣朝开国以来诸皇之最。

  然而即便是最宽厚,最温润的赵祯在遭遇烦闷时,在被条条桎梏规束得透不过气时,他也会任xing一回,带着宫侍去汴京各处逛逛集市,转转勾栏瓦肆。

  汴京的勾栏瓦肆很是繁华,百戏杂耍,彩博斗弈。其中以蹴鞠比赛与女子相扑最为流行,每每举办,都会聚来无数士民百姓争相上前围观叫好。

  赵祯微服这日正值开封府最大蹴鞠社圆社的蹴鞠收官之赛。阎文应深知上意,很是讨巧地为赵祯在圆社订下了观赛席。

  赛事还未开始,圆社蹴鞠的场地已经坐满了前来观赛之人:锦衣华服的公子哥、布衣短打的寻常百姓、面带薄纱的年轻娘子、领儿抱女的已婚少妇。各色人等纷杂其中,男女分席,倒也算得秩序井然。

  赵祯坐在包厢,手端茶盏,轻轻拨弄着茶叶。上好的龙团茶配着chūn日无根水,烹制出的茶品色如琥珀,清香袅袅。能于闹如集市的观赛场席中面不改色地怡然品茗,赵祯也算有一份超出同龄人许多的涵养风度了。

  只是这份平静没有持续多久被隔间充盈而来谈话内容所打破。蹴鞠场边简陋的木栏并不能做到良好隔音。邻座包厢人的话一丝不落传入了赵祯之耳。

  听口音,似乎是两个外地来京,准备科考的举子。他们其中一个用安抚劝慰的声音对另一个说:“既然久试不第,我们何不学学柳三复,也走走终南捷径”

  而另一个人回答却带着凉凉嘲讽,不无孤傲嚷道:“学他对丁谓谄媚吗呵,这倒也是,为兄是忘记如今不比前朝了。先帝时要寻祥瑞,只需能说会道有口辩才即可。现在可好,除了要有辩才,还得玩好蹴鞠。想想真是愧对圣贤,妄读诗书。”

  究竟何事让进京赶考的士子生出愧对圣贤,妄读诗书的念头

  赵祯微微抿了抿唇,招手叫过阎文应,压低声音吩咐道:“去打听一下,他们所说的柳三复是怎么一回事。速去速回。”

  阎文应听言应是,疾步退出。片刻后,他又折返回来,附耳在赵祯身边回报:“官家,那位柳三复乃是先工部侍郎柳宜的长公子,天禧二年进士。在他及第之后,因朝廷官制盈满,一直在侯缺待补,三四年未曾见补。不过,今年chūn上,也不知他得何人引荐,竟然搭上丁相这条线,得补了礼部同七品的侍书郎。”

  阎文应话说得滴水不漏,若非心思缜密,当真无法听辨出他话底藏而未出的隐秘。

  “不知是何人引荐”赵祯抬起眉,手拨茶叶的动作微微一顿,幽深乌亮的眸子中目光明灭,“将你探听到的所有曲折悉数报来。”

  阎文应赶忙躬身回答:“奴才也是道听途说。据传言柳三复蹴鞠极好。他听说丁相爷热衷此道,便日日守在相府之外。丁相与府上公子们蹴鞠,有一次鞠球越过围墙落在了柳三复脚下。柳三复在归还鞠球时得以入府,见到丁相,他便在丁相面前展示了他的蹴鞠之技。由此得到丁相青睐,迁他入了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