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与子归_作者:卿妃(154)

  “卫小三么你也知道,木鱼的脑袋豆腐的心。”荀八撇了撇嘴,“老九那般软磨硬泡再加上又是利国利民的事,他答是答应了,可能引多少江湖人去浙东沿海就不知道了。”

  闻言,傅咸点点头,“毕竟他不是盟主,能带多少就是多少吧。新皇刚刚登基海内还未安稳,东南倭寇定不会放过这等兴风作làng的机会。倭寇中以làng人善战,这些刀客天生桀骜,非一般官兵所能敌手。”

  说到这儿他眼皮一跳,再问荀八:“你确定老幺没看出端倪?”

  荀八呛了口水,咳了几声,“妈的,要这也能看出老子就跟她姓,老六你疑心个屁啊!”

  这声还没落稳,就听院子里有人禀报,“主家,上官府的林掌柜来了。”

  师兄弟对看一眼。

  “他怎么来了?”荀八奇了。

  另两人心中也是一样的疑惑,容冶整了整衣袍,扬声道:“请。”

  chūn暮的余光已经消尽,晚云缓流溶于墨染的夜里。傅咸将灯芯捻匀,一点昏huáng落在来人的脸上。

  “林掌柜有什么事儿吩咐下人来说便是,您怎么亲自来了?”以为上官意又动了什么歪点子,容冶一展纸扇,打起官腔来。

  猜出他的心思,林伯苦着脸急道:“哎哟!几位舅爷,事关少夫人,咱们就别刀里来剑里去的了。”

  师兄弟三人皆是一愣,傅咸拿着火捻,全然不觉将烧指尖,“出了什么事?”他道。

  “大舅爷请看。”林伯从袖带里取出huáng纸,正是下午被上官意捏皱的那张纸。

  “我们上官府拖了关系弄到应天府衙早年审‘一夜chūn’的卷宗,照说当年这也是大案却只有记录数页,我家少主觉得不妥,再仔细一看……”

  “元宁三年四月。”傅咸目波不动地盯着案卷日期,元宁三年四月发生了什么,以至于这般轰动的大案都被盖过了。

  “大舅爷也觉得这里不对?”老头暗赞,大舅爷和自家少主真是诸葛亮和周瑜,真是心有灵犀。

  荀八可没这般好耐心,脑袋里早就炸开了一锅粥,他瞪着老头嚷道:“废话什么,哪里不对了,快说!”

  “是争贡之役啊。”傅咸长叹一声,双目从案卷上一开,“元宁三年四月两波倭国贡使相继到达宁波,因礼仪问题发生争斗,在宁波、绍兴等地烧杀抢掠,东南沿海为之大震,由此拉开绵延数十载的倭患。”

  “是,永安年间朝廷就废除了处理番贡的市舶司,番国来朝事宜皆由地方官监管。正因那年官府忙于处理争贡之事,才对‘一夜chūn’糙糙结案。”林伯解释道。

  “这与我家老幺有何关系?”容七一语问到了点子上,连荀八也不住点头。

  “几位舅爷都知道,当年‘一夜chūn’是被已故的余大侠擒获的,就算官府不记,南山院可是一字不差,纪录翔实,方才我家少主唤来表少夫人一问才知,江湖盛传的yín药就是出自‘一夜chūn’之手。”

  “yín乐无边夜夜chūn?”手中扇子一滞,容七略微吃惊,片刻又恢复一台,“这个倒不怕,不说我家老幺的心智,有老十在暗中守着定不不会出事。”

  不对,绝不会这么简单,“yín乐无边夜夜chūn”绝非上官特意所指,傅咸薄汗覆面,心生不祥预感。

  元宁三年,争贡之役,难道?

  “关键是那个‘一夜chūn’是个倭人!”

  语落,傅咸冷汗滑下,他骤然起身。

  “老八你脚程快,回去看住老幺。”

  荀八不解,“怕什么,老十在……”

  “我不是怕她出事!”

  啊?

  傅咸刚要再催,忽的他看向一旁的林伯,“想必你家主子手脚比我们快。”

  “大舅爷英明,我家少主半刻前就已经去了。”

  月晕知风(上)

  “说那是迟那时快,只见你爹我一招泰山压顶,那个‘东方绝不败’便跪地求饶,抱着我的大腿嗷嗷地哭啊,那声音——”

  小人儿打了个哈欠,站起身来。

  “阿牛,我还没说完呢!”

  月牙眼平波无dàng,扫过意犹未尽的某大侠,“爹,这段你都说过十七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