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正坐在塌下拨火,忍不住抬头向我道:“公子是皇妃的弟弟,这位顺阳县主却是陛下的侄女,论理,少爷比她还长一辈呢。”
我随手拿起丢在榻上的一卷书,为了找寻枯蝶书签,翻得哗哗响:“这也不算什么,当年唐宪宗的郭贵妃还是他的表姑呢[172]。朱云不过是姻亲,辈分错一点,也不算什么。”
绿萼问道:“陛下为何要将县主赐婚于少爷?”
一个不小心,淡紫色的枯蝶从书页中滑落,飘了两个圈,似飞蛾扑火般化为灰烬。几星火点飘起,脸上一热:“陛下没有妹妹,几位公主又都还没有成年,宗女中最年长的松阳县主今年也不过十二岁。若义阳公主还在,这会儿十五岁,倒刚刚好。只是圣上未必舍得让她们嫁给朱云。”
绿萼一怔,不满道:“所以就随便封了一个信王府的女儿做县主嫁给少爷么?”
我笑道:“朱云是家奴出身,能娶县主已是高攀。别说公主,便是亲王郡主,也和他无缘。”
绿萼默然。银杏往陶盆中丢了一块炭,笃的一声。她头也不抬道:“路要自己走,官要自己做,靠老婆算什么本事?”
绿萼以为她在泛酸,向我伸了伸舌头。我笑道:“银杏这话说得很对。娶了公主又如何?谁也不能代谁活一遭,都得自己来。”
绿萼道:“银杏妹妹就会说歪话,勾起姑娘的冷言冷语。侯爷好好娶个县主,倒像成了坏事似的。”不待银杏开口争辩,她又抱怨我,“姑娘也是,新年也不回京与老夫人团聚,难怪老夫人有怨气。奴婢读着都心酸。”
我笑道:“我不回去,母亲怪我。我若回去,又怕她和玉枢不自在。人老了,几个儿女在手上掂量个过,不知怎么疼才好。我不回去,算是帮她拣了,免得她为难。”
绿萼道:“姑娘越发爱说歪理了。”
银杏道:“我瞧绿萼姐姐是自己想回京了吧。”
不待绿萼反唇相讥,我抛下书笑道:“罢了。外面雪景正好,整日在家中坐着烤火也是无趣。难得今天有雪无风,去河边走走,赏一赏雪景也好。”
绿萼笑道:“河滩上许多孩子在打雪仗,好不热闹。咱们也去堆一个雪人。”说着推了推银杏。银杏懒懒地站起身:“奴婢服侍姑娘更衣。”
我换了一身粉白色小袄,系了一条赤色长裙,银杏寻了一袭深青色大毛斗篷出来披在我肩上。绿萼先去开门。我正要出门,银杏又寻了一枚青玉环为我系在腰间,笑道:“正月里出去,姑娘要打扮得好看些才是。”
忽听绿萼在外面尖叫了一声,接着砰的一声,门关上了。我和银杏相视一眼,以为遭了盗。银杏连忙从火盆中拿起拨火的铁条出门查看。但见有两人已跨进院中,一人远远站在门边,另一人站在梨树旁。绿萼跪在雪地里,其余家人也颤颤巍巍跪了一地。
梨树旁那人身材颀长,微微佝偻着身子。披着深青色大毛斗篷,银灰色的风毛根根笔直,擎着片片雪花。他慢慢回转过身,宽阔的风帽下,露出一张消瘦泛huáng的脸,像旧信笺剪成的面具,轻飘飘地吸附在风帽的最深处。他翻下风帽,面色被雪光一照,眉目渐渐分明。他微微一笑,像才苏醒似的,这张面孔些微有了些生气。
门边的那个人是小简,他挥了挥手,绿萼站起身,向银杏使了个眼色,领着家人退了下去。银杏并不认得皇帝和小简,她yù跪还未跪,就被绿萼拉了下去。
我震惊不已。年余未见,他竟病成这般模样。我慢慢走上前,屈膝行了一礼,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一会儿才淡淡问道:“陛下是从泰山来的么?”
皇帝拱肩缩背,笼着双手,身子微微一晃。枝头一颤,雪落了一肩:“是。朕来看看你,不能久留。”他上下打量一番,“这是要出门逛么?在宫里也没见你穿得这般娇艳,可见你一个人在青州过得逍遥。”
我却笑不出来。怔怔看了半晌,我叹道:“陛下病了。”
皇帝伸手拂去肩头的雪花,露出里面青灰色的长袍。他的笑意gān冷而宁静,像那片泯灭在温暖火焰中的枯蝶书签:“是病了一场,不过已经好了。外面雪景正好,你既然要出门,就和朕去河边走走。”
我心头稍安,垂头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