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_作者:糖拌饭(192)

  却原来,那仓大郎之的以巴结着那仓头,为的自然是想捞好处,可没想那仓头却吝啬的不得了,任那仓大郎百般的讨好,却没许他一丝儿好处,反倒是事qíng尽差着仓大郎去跑,一来二去的,仓大郎便积了一肚子的怨气,最后瞅准机会,便偷了那仓头的一袋仓烧老米跑回家里,仓烧老米号称huáng金有价,老米无价,那价值自不用说,再又逢查巡检让仓成来柳洼做仓头,仓家人一合计,怕富峪仓的仓头找来,便赶着小年搬到了柳洼。

  “那这么说仓大郎跟空廒没什么关系?”李月姐又问道。

  “关系大了,那仓头生xing多疑,仓里的人他一个也信不过,反倒是仓大郎,许多事qíng,那仓头都是jiāo待仓大郎去做的,据说那仓头盗卖仓粮是因为赌博欠了高利贷,为了还清高利贷,便挺尔走险卖粮的,本打算等去年的秋粮进京后用新米换旧粮,再利用损耗,就能均平卖掉的粮食,可没成想,去年各地旱灾严重,许多地方都减产,有的地方甚到旱到绝收,不但税粮征不齐,朝庭还要放粮赈灾,富峪卫仓没进到一粒粮食,那窟隆就填不起来了,事发之后,那仓头怕受罪就自杀了,整个事qíng始末还就只有这仓大郎知道。郑典这回又立大功了,连郑二伯都在说,他最近风头很正,几乎办什么事儿都很顺。”墨易边喝着茶道,晚上吃多了,喝茶消食。

  如今郑典已经押着人连夜进京了。

  “我看是咱家风头正,若不是有咱家办的这杀猪饭席面,说不准这事就埋了“哼哼,郑典也不过是借了我家的东风。”一边月娇昂着脸蛋道。

  “嗯,不错不错。”田婆子和小月宝儿一老一小的也直点头。

  李月姐看着三人的样子,一阵发嚎,这都啥歪理。

  “那仓家婆娘同王四娘呢?”李月姐又问。

  “仓家婆娘没事,被责罚了一顿,没收了仓烧老米,如今已经回家了,至于王四娘,暂时还没法子还她自由的,她的事还得二爷去跟衙门打招呼,当然,她现在举报了主家,也不可能让他再回主家,那回去准没命,正好,于先生和于老夫人明天要进京里,那于夫人从江淮过来,身边只带了管家和管家婆子,那管家自要帮着于生先跑腿,管家婆子要照顾于夫人,身边倒正缺一个灶娘,于夫人也同qíng王四娘,便暂时收留了王四娘在身边,等案子结了,还了自由,再任由王四娘去留。”墨易道。

  李月姐点点头,王四娘这也算是脱离苦海了。

  “不过,仓大郎似乎有些毛病。”墨易口气一转又道。

  “怎么讲?”李月姐问。

  “那仓大郎先是偷了仓头的东西,倒不太在意,反倒是空廒案爆了出来,仓大郎听说后,知道个中利害关系,又听人在四处找他,他本就不是个大胆的,这日日担惊受怕的,尽有些呆傻了。”墨易摇着头道。

  李月姐一愣,想着前世,月娥嫁的仓大郎,不就是个傻子嘛,难不是竟是因为这事才傻的?

  第九十二章 田事

  接下来几天仓家的事就成了柳洼镇人茶前饭后的闲言,看笑话的居多。

  便是李月姐也没有逃过这些人的嘴,那日于夫人在席上说了于子期已经定亲,如今谁都知道,李月姐和于子期的婚事泡汤了,而李月姐,如今已是十八岁的大姑娘了,以前这十里八乡,象李月姐这么大,没有成亲甚至没有定亲的,除了那柳银翠再也没有第二个了。

  李月姐如今这种qíng况,自落到别人嘴里去说。不过,好在大家也知道李家的难处,再加上墨易如今在河工所gān的有声有色的,他管着河工一道,镇上的人使不得还要巴结一下,这样一来,说李月姐的话也不太难听,反倒是为李月姐惋惜的多,更多的是在骂于家忘恩负义什么的,反正于管事现在也不在柳洼了,而柳洼镇人对外本就齐心,才不管什么门不当户不对,又或者是别的原因,总之在柳洼镇的人看来,于家就是忘恩负义。

  纯是帮亲不帮理的架式。

  而对于许多大字不识一个的农人来说,心里虽然羡慕着读书人的体面,但嘴里埋汰起来那也是不遗余力的,一个个都说:这书读的越多,心肠越黑,尽是放地图pào,抹黑了全天下的读书人,纯过个嘴瘾呗。

  其实私下里,还不一个个巴望着自家的娃儿能多读点书,读个出息出来。

  总之这种埋汰和闲言是不必当真的。就图一个嘴巴痛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