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大人的事儿,小娃子不一定就没有办法啊。”杜榆说道。
杜二郎也点头,“爹,我们小娃子能做的事儿,大人不一定能做到。”
“哦?是啥事儿,你们小娃子能做的,我们大人做不了?”杜有忠还感兴趣了。
“就是,我们换牙了,还能长出来,爹你们再换牙就长不出来了。”杜二郎说道。
“哈哈。二郎说的是,可不就是这样!”杜有忠被儿子的话给逗笑了,不过二郎说的很有道理啊。杜有忠心里的yīn霾被儿子这么一逗,就没有了。
杜榆也笑的不行,自家二哥还真是机灵鬼,这个问题都能想的出来,童言童语反而更是让人觉得有意思。
高氏娘家那边,杜有贤回来,这篮子里也得了一篮子的红薯,家里没有好东西,女婿送包子来了,总不能让人空手而归,所以就带了一篮子红薯,好歹是个意思。
那边胡家也本来还要送东西的,被杜有忠给推迟了,本来是送东西的,再又要,他觉得怪不好意思的,至于老三这边,那就是另一个意思了。
腊月三十早上,杜榆很早就起来了,今天要去山上,给已经过世的亲人们上坟,也是为了接他们回来过年,这个时候是不讲究男女的,只要是子孙,都可以上去,烧纸磕头,然后放一串鞭pào,请先人回来团年。
杜榆他们这边刚烧完纸下山,就碰到了正在上山的杜有良一家子四口,都穿着好的料子的衣服,见到他们,杜有良赶紧笑道:“大哥,三弟,你们都过来了?有空去我家里玩,吃个饭。柳儿给我们带了不少好东西,就等着过年的时候,请你们吃呢。”
刘氏在旁边对大家笑了笑,没有开口说话,杜有忠点头,“二弟不是要上坟去,赶紧去吧,有空了我们再说话。”
“那好,现在我们就不多说了。过年有的是时间。”杜有良就带着一家四口去上坟去了,他们带的纸钱也多,杜桃还想跟杜榆说话,但是被刘氏给拉着,也转不了身。
下山了,杜有全嘀咕,“带了不少好东西,咋不说给咱爹咱娘送过去一点儿呢?”
“闭嘴吧,都分家了,又不是稀罕那点东西。”杜有德制止了老五说话。
就是送过去,凭着齐氏的xing子,也绝对不会要的,何必呢?
大家这样各过各的也挺好,杜有良过的好坏,都是他自己个的,和别人不相gān。杜有忠只能心里叹了一口气,有些事儿,还真是不好说,活法不一样,也不能qiáng求人都跟自己一个活法。
上山一趟不容易,山上虽然是冬天,可是有些沾毛刺的东西,就挂在衣服上和裤子上了。回来了,杜榆都从裤子上捡下来好几个,虽然这是这种生物传播的方式,可是也听让人烦的,想着二婶他们还穿着绸子的衣服,这要是被沾上那么一下,不会抽丝啊,简直是太làng费了。上个坟穿那么好gān啥?
不会是知道他们都在山上,会碰上,所以故意那么穿的吧,就是显摆一番?这分家了,咱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23 团年
这还真有这个可能。
齐氏今天没有上山,就是杜老爷子,他是天还没有亮就上山了,和他大哥,老哥俩不知道说了什么,天亮了才从山上下来。
接着就开始忙活了今天中午的团年饭了。
男人们开始贴对联,家里男人多,这gān事儿就是利索,杜老爷子很豪迈的写下了自家大门和各处房门的对联,那叫一个气势宏伟。
而剩下会写字的人,也都写一些福字,或者六畜兴旺,出入平安等等小红字。
熬好了糨糊,把对联和门神都贴上了,过年的气氛都越来越浓了。
只不过中间有个小cha曲,那边大奶奶张氏让自己的孙子过来,问自家这边有没有用剩下来的糨糊,他们也想用一用,贴对联。
齐氏虎着脸说道:“没有了!”这个张氏,啥时候都想着占便宜,连糨糊都不想自己熬,就怕那么点粮食?不给就是不给!
张氏的孙子,一见齐氏这个脸色,又听这么一说,赶紧跑了,他也不想来啊,可是他奶奶非要让他来一趟,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吗?
大过年的,这张氏纯粹是想让自己不舒坦,她不上她的当!齐氏深呼了一口气,这才把那火气给押下去,在厨房里只会儿媳妇们做饭。
杜榆看着也觉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真是盛丰啊,都说过年的时候,必须有鱼,所以今天有条红鲤鱼,年年有余嘛,而且做的还是杜榆喜欢吃的红烧味,真是色香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