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有忠也单独给了杜有贤钱让他也给自己的媳妇买点小东西,至于买什么,杜有忠就不吩咐了,看他们自己喜欢。
“一会儿杜榆我带着,二郎和有德有全在一起,千万别走开了,这个天儿,人多,有些人牙子就专门抓那落单的小娃子!”杜有忠说道。
“爹,咱们不是有捕快吗?那人牙子还敢出来?”杜二郎问道。
“捕快也不能哪里都看到,那些犄角旮旯,看不到的地方,就是抓了人,别人也看不到。”
杜二郎表示自己知道了,也绝对不去那犄角旮旯那边去,跟着大部队。
而刚到镇上,就听镇上的人说,镇上秦员外家要搭戏台子,整整唱一晚上的戏呢。对于看戏,大家都很热qíng,毕竟也没有多少机会不是?
好不容易秦员外家有了这个事儿,还是把戏台子放在外面,让大家都去看的,这免费看得,不看白不看。
秦员外家不是杜柳在的那家吗?看来这秦员外家真的是很有钱那,请戏班子那是一笔大钱,一般人家还真办不到。
杜二郎问道:“秦员外家不就是柳儿姐去的那家吗?”
胡氏忙道:“打嘴!说这个gān啥?”
杜二郎忙悄悄的吐了舌头,他就是这么一说啊。没想到被骂了。
杜有全狠狠的把杜二郎头顶给揉了几揉,家里人都不喜欢说杜柳卖去做丫鬟的事儿,二郎这小子
还真是不知死活了,幸亏娘不在,不然肯定狠狠的教训他一顿。
把驴车还是放到相熟的人家家里,一家子就徒步朝街上走去,这个时候的人已经渐渐的多了起来,好多都是相互认识的,抱拳问好的比比皆是,商家们也都开了门,个个门口挂着不同样式的灯笼。
杜有忠呆的是布庄,这个元宵热闹,也没有人去买布料的,所以这天是不会还开门的,开门的主要是酒楼,或者买日用杂货的,还有就是娱乐场所,少儿不宜的地方,剩下的摆摊的,卖小玩意儿的,卖小吃的,都jiāo了地摊税摆起了摊子。
说起来,大家中午都没有吃多少,就等着到镇上多吃些小吃呢。
杜有忠让杜有贤小两口自己先逛去,他和胡氏带着孩子和两个弟弟分成另一拨再去逛。
杜有忠看大家都饿了,这边卖馄饨的闻着味道确实是香,就听了下来,那小摊的主人立刻就招呼开了,原来这是个夫妻小摊,在街上摆了两三个桌子,人来了就坐下来吃。
“客官,这边做,我们这小摊上的馄饨那,不是我们自夸,那就是祖传的手艺,绝对鲜香味足,保证您吃了不后悔!”那男主人笑呵呵的说道。
☆、31 巧遇
杜榆看那馄饨一个个都很饱满,就是这个时候是冬天,没有香菜等在上面撒上一层,不然味道会更好。
一碗馄饨两文钱,杜有忠要了七碗,一人一碗,花了十四文钱,务必让大家都吃好吃的痛快了。
“大哥,我和老五吃一碗就成了,不用那么多的。”这太花钱了。杜有德觉得有些心里不安。
杜有忠笑道:“没事儿,尽管吃,今天娘给的钱够多,大哥请你们,还不让你们吃饱哪里能行?”
杜榆也忙说道:“对啊,四叔五叔,我都能吃一碗,你们还没有我吃的多啊。”
“我也能吃一大碗呢。”杜二郎紧跟着说道:“四叔五叔,咱们都吃一大碗。”
大家说着,杜有德也不再推辞,吃起了馄饨来,这混度皮薄馅儿多,两文钱绝对值当。
杜榆他们几个都吃的肚儿圆,现在逛街当消食了。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灯笼这个时候,都点了起来,看起来,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有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还猜起了灯谜,杜有忠是读过书的,连杜大郎也是识字,所以猜起灯谜来,也不是难事儿。有的人不识字,可是旁边有给念谜语的,很多都是乡村的那种灯谜,大人们在猜,小娃儿们也都跟着猜,杜榆觉得这些灯谜很有意思,比如,这个‘花格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多有乡间气息,这不就是花生吗?
还有这个,‘红马撵白马,白马掉到悬崖里去了,红马又回来’,这里的红马和白马,分别指的是筷子和米饭。这个时候的哦筷子,基本上都是红漆的,所以不会搞错。
杜榆手里现在就有个小小的荷花灯,里面点的是一截蜡烛,手提着灯笼,另一只手拽着自家爹的手,这逛街也是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