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恕罪_作者:程十七(213)

  皇帝知他谨慎,夏风既然说有线索,那必然是有很确凿的证据了。

  一目十行,将折子上的内容看完。皇帝勃然变色,霍地站起,将折子狠狠地甩在了地上,同时大骂:“大胆!”

  或许是站起来的太急了,他一阵晕眩,身子晃了几晃。

  夏风注意到后,连忙伸手去扶:“皇上息怒。臣知道皇上很难接受,但臣查到的,确实是这样。”

  其实那折子上也没写什么,只简单写了定方伯府废弃的书房里,有一本旧书,旧书的第某某页,提到了鸳鸯散。

  夏风找到了定方伯府早年被赶出府的仆妇,得知十八年前的冬天,定方伯确实曾日日外出跑遍京城各个药房医馆,要找一味药。——那名仆妇之所以记得清楚,就是因为她在那年冬天给定方伯的茶冷了,惹怒了定方伯,从而被踹了一脚撵出府去。

  知道鸳鸯散及其功效,十八年前又曾买药,女儿也知道四皇子不是皇帝亲生,陶皇后当年又是皇帝信任之人……

  种种线索jiāo织,似乎都在指向一个可能:陶皇后联合陶家,在他最信任他们时,给他下了药,想教他断子绝孙。

  皇帝不由地骂出声:“好歹毒的心肠!”

  他虽然多疑,可到了这个时候,他仍无法全然相信。他要再试一试。

  今夜是初一,照例皇帝该歇在凤仪宫。但是夜已经深了,皇帝仍在御书房忙碌。

  陶皇后想着前几日定方伯的事qíng,皇帝没有怪罪。她也得主动示好,不是么?尤其是太后遇刺,蜀王被罚,人心浮动。她是该对皇帝体贴一些。

  于是,她教人掌了灯,她带着宫人太监,亲自前往御书房。

  御书房的灯还亮着,然而等她进去,却发现那里空dàngdàng的,皇帝已经离去了。陶皇后略感失望,转头yù走。——御书房这种地方,寻常人等不得入内。是以她亲自拎着汤进去。

  忽然,一个奇怪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娘娘,我死的好惨啊。”

  这声音yīn森可怖,冷冰冰的,甚是吓人。

  陶皇后身体一僵,恍惚觉得有冰冷的手在她脖颈轻轻抚过。她身子微抖,瞬间就起了细小的颗粒,手里拎着的食盒应声落地。

  “谁?!谁在说话!”她在宫里头素来贤良,虽然也处置过宫妃,但是自觉还真没多少对不住她们。她努力让自己不害怕。

  昏huáng的灯光忽明忽暗,一道长长的影子从她面前飘过。

  是的,那个影子飘飘dàngdàng,不是走,而是飘。

  陶皇后只感到眼前一花,那道影子瞬间不见。

  “娘娘不记得我了吗?你给皇上鸳鸯散……”仍是冷冰冰的,自带回声的声音,“我只能拿掉我肚子里的孩子……”

  陶皇后神qíng大变,心里隐隐猜到一个名字:“你是孙氏?你真会血口喷人!是你自己偷人,怀了野种。本宫大度,不与你计较,你倒反来寻本宫的麻烦!”

  猜到是孙氏,她反倒没那么害怕了。

  御书房外的人听到动静,纷纷在外面问:“娘娘,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陶皇后回过神来,默念数声阿弥陀佛,高声道:“本宫无事。”她也顾不得捡起食盒,大步出去。

  站在御书房外,她才惊觉自己满头满脸的汗。

  “娘娘……”

  陶皇后摆了摆手:“皇上不在,咱们回去!”

  走在回凤仪宫的路上,她忽然意识到不妥来。好好的,御书房怎么会闹鬼?那孙氏恐怕连御书房的门都没摸着过,其魂魄又怎会出现在御书房?她一阵后怕,细细回想了自己说的话,似乎并无不对之处。她这才松了口气,但不知为何,她眼皮一直跳,心中格外不安。

  陶皇后刚一离开,皇帝便从御书房的暗门走了出来。他原本想着是随便试试,也没多认真,却没想到试出这些内容来。

  陶皇后的反应看似很正常,但皇帝知道,她的话,处处是漏dòng。

  听到鸳鸯散三个字,陶皇后的第一反应不是“那是什么?”而是“血口喷人”。可见陶皇后自己也是知道鸳鸯散的。皇宫里头,除了皇帝和孙氏自己,并无人知道孙氏偷人,陶皇后又是如何得知?

  皇帝冷笑一声,命人摆驾凤仪宫。

  陶皇后刚回到凤仪宫,皇帝就到了。她定了定神,亲自接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