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苏姿和苏启会时常来看我。而苏姿已到了行将出嫁的年纪,在我极热qíng的八卦jīng神之下,我们聊天时十次里至少有五次会提到当世的翩翩少年郎,而这五次里又有至少三次会不可避免地提到秦敛。
北苏启南秦敛。南朝和苏国的两位储君,在各国之间享有的名望一样的高,且高得让他国储君望洋兴叹。而一个人若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有很高的声望,天时地利人和都必定是少不了的。
乱世造英雄。客观来讲,在这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年代,苏启和秦敛的声望其实大部分都是踩在金戈铁马之上建起来的。这两人捏造出兵理由的手段都已经玩得炉火纯青,而用兵之诡谲,三十六计之纯熟,设计人心之计谋,则常常让攻打国不战自败。
偏偏这二位储君还长了一张和yīn险不搭边的清俊面庞。以秦敛为例,传说他“皎如玉树临风前”,“盛才美貌,明悟若神”,“言笑伴盎然chūn意,行走若松下清风”,总之坊间传闻里对两位的容貌描写都已经到了极致,凡是古诗中和文人脑海中可以搜罗到的形容男子品德高尚容貌俊朗的诗句词汇,都可以用来堆叠在两人身上。而以这两位作为男主角写出的话本评书小说传记已经数不胜数,许多待嫁闺中的女子都会派丫鬟去买绘有两人的画扇,一面苏启,一面秦敛;许多想教育自家调皮小子的家长则会派下人去买苏启和秦敛的传记,左手秦敛,右手苏启。
不过鉴于苏启这个人从小惯于欺压我,特别善于把想要的都不择手段拿到手,把不想要的东西就统统推卸在我的身上,所以我即便是看了无数传记小说,也无法对他产生什么所谓敬慕和仰望的感qíng。然而秦敛不一样。距离就是美,若是单单讲我还在苏国的时候,自从我知晓秦敛这个名字起,自从我知晓秦敛这个名字带来的传奇故事起,我对他的好感就如苏国的郭罗河的河水一般绵延不绝,并且偶尔还会在汛期的时候发个洪水什么的。
那个时候对秦敛的想象和憧憬就像是漫山遍野的chūn花一样盛茂灿烂,那段不知愁的日子里我常常拽着可以自由走动的苏姿讲有关秦敛的事。为了这样一个心中想象的人物,我硬是在一年里啃下了苏启书房中的一半兵书,只因我单纯觉得这样出色的一个男子,娶的女子总该是特别美丽特别富有才华的。而我就算嫁不了他,就算一辈子都只能在远处仰慕他,就算他一辈子都不会听到我的名字,我也希望可以努力够到我心中想象的那个可以与他匹配的女子的一半风采。
当然,我的这些幻想在见到秦敛的真面目之后,全都像气泡一样破灭的事就不再提了。
不过若是说到穆国,这算得上是一个地理形势很微妙的国家。三面环山,一面耕地,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大概也正因为是这样的优势,新即位的穆国国君才敢于和毗邻的南朝叫板。
然而在我看来,如果他单凭这点就敢和南朝对峙又实在是一件孤勇的事。经过前几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如今南朝的兵士多而jīng,一人一舀水就可以淹没整个穆国都城。这明显是一次兵力悬殊胜负分明的对峙。
所以想来想去就只想到一种可能。那便是穆国曾经和苏国达成了某种协议,让穆国国君以为借苏国的力量可以暂时保全自己。
只不过穆国国君不知道的是,这个协议如今也许已到保质期。苏国公主苏熙嫁给南朝太子秦敛,这才是如今的主流趋势——两国的默契在政治联姻中已经无声达成,其他的任何协议都会变成苍白。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苏国与南朝在一年里都应该相安无事。而穆国此次再向苏国求援,父皇绝对不会同意出兵。
八哥受了惊吓,一整天都没进食。此外还会在眯着眼的时候突然惊醒,颇喑哑害怕地嘶叫一声。我对此很忧虑,总觉得这样下去对八哥的身体健康很不妙。然而秦敛却很放心,并认为八哥鸟那样彪悍的个xing绝不会一蹶不振,而且或许还可以借此收一收它往日的嚣张气焰。
他这是典型地把驭人之术用来驭鸟。我很不能认同他,但是我没有来得及同他理论,因为他很快就换了衣服面圣去了。
傍晚时分下了小雨,因为已是入秋,一场雨水就意味着一场凉意。秦敛回来的时候没有遮伞,眉毛上沾了细细的剔透的小雨珠。他把蹲在门前玩泥水的我拽起来,打算数落的一刻又住了嘴,然后顿了顿,道:“……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