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萍嵋_作者:暮兰舟(756)

2017-08-25 暮兰舟

  内阁大臣、兼工部尚书王阁老却说道:“太子十岁了,已经出阁读书、学习朝政。皇上南下迎接顺王,自然是太子监国,内阁辅佐。”此话一出,又有一批应声虫附议。太子是储君,年纪也不小了,监国是理所当然的。

  除了顺王,安泰帝最头疼的就是太子了,此刻王阁老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顿时头都快炸裂了。刘阁老赶紧反驳说道:“王阁老此言差矣,太子虽已经出阁读书,有良师教导,但是并没有在朝听政,欠缺经验。国家大事,任何一个决策的失误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非同儿戏。”

  内阁是论资排辈的,王阁老入阁十几年了,从先帝爷开始就是内阁次辅,而刘阁老是安泰帝登基之后通过下中旨弄进内阁的,资历最浅,所以王阁老毫不留qíng面的反驳道:“刘阁老年纪比我小,但是记xing比我差。太子以前是经常跟着来听朝的。庆丰朝的时候,太子尚是三岁懵懂顽童时,就时常被报到大朝会听政了,那时老朽留着长胡须,太子好奇,嚷嚷着要内侍抱着抓挠老朽的胡须,老朽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胡须全部剃掉了,至今还保持着不蓄须的习惯。当年刘阁老尚未入阁,不过已经官居三品,有资格站大朝会,你是忘记了吧?有一次太子憋不住尿,还在东南角的花盆里尿了一泡,一盆梅花被童子尿浇透烂了根,皇上玩笑说童子尿破了霉(通梅)运,大吉大利,这事诸位都是亲眼见过的,刘阁老忘记了,有人能出来解释一下,帮助刘阁老恢复记忆么?”

  以前庆丰帝自己就是个老顽童,又只有太子一个儿子,经常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出宫开铺子,上朝听廷议,他本意不是培养儿子如何做一个君主、或者体验民间疾苦什么的,而是单纯的觉得有儿子在身边会更好玩一些,所以太子还没立为储君时,就已经有了长时间听朝的经历。王阁老说的都是事实,马上就有一些从庆丰朝的老臣们站出来“帮助刘阁老”恢复记忆。

  这下连刘阁老都骑虎难下了,王阁老乘热打铁说道:“刘阁老说的对,太子已经十岁了,一国储君不能总是在东宫读书,纸上谈兵。为大明江山社稷作想,臣等请求皇上容许太子一起上朝听政。”

  “臣附议!”

  “臣附议!”

  ……朝堂之上,罕见的发出了一致的声音,一连串的“臣附议”如同无形的重拳一样,一拳拳打在安泰帝身上,伤的他体无完肤,非bī得同意太子听政,其理由也很充分,人家以前还不是储君时就来上朝了,怎么如今封了太子,反而在朝上不见太子的身影呢,这不科学啊!

  除了林大人、刘阁老等安泰帝的死忠,大臣们或许在支持现有君主或者支持顺王复位有所分歧,可是对于太子的意见几乎都是一致的,个个都是老油条,所以王阁老振臂一呼,满朝文武皆拥护这个意见,安泰帝被bī着同意了,说从正月初一大朝会开始,太子会来朝听政。王阁老心中大喜,太子听政,在风雨中摇摆的储君位置就暂时巩固了些。

  或许是觉得安泰帝有所退让,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有大臣jī血上头,居然不知轻重、得寸进尺的大呼道:“如今顺王已归,皇上应当宣布退位,迎顺王登基!”

  第173章顺王归掀起大风làng,大朝会群臣来朝斗(二)

  此话一出,方才吵闹的如同菜市场般的朝堂顿时静悄悄的,安泰帝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敢直言要自己退位,气恼、悲伤、还有胸口各种无形的压力一起袭来,气血上涌,视线慢慢变得模糊,居然哇的一声当场呕出一口血来!

  守在一旁的掌印太监忙跑过去扶着安泰帝,尖声叫道:“护驾!退朝!”

  亲眼看见安泰帝喷血了,群臣暗道:不好,玩大了!倘若皇上气血攻心蹬腿薨了,是扶太子登基呢,还是等顺王回来?刚上演完兄弟阋墙,又开始父子相残了,朝廷禁不起这样折腾啊。

  “皇上!”群臣一哄而上,挤上前去看喷血的安泰帝到底如何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厂公怀恩带着手下将安泰帝围住,禁止大臣们靠近,命人将半昏迷的安泰帝背走了。

  大朝会在一片慌乱中结束了,安泰帝被送入皇后娘娘的坤宁宫诊治,刘皇后命人关闭宫门,除了太医和司礼监的太监,不许任何人进来,包括内阁大臣还有林淑妃。林淑妃听闻安泰帝当场吐血,心中大骇,就怕皇上驾崩,大皇子只有三岁,继位的要么是太子、要么是顺王,她孤儿寡母的,以后的凄惨生活可想而知了——南宫的顺王妃和徐侧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