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_作者:卫风(170)

2017-08-21 卫风

  又林笑着看了她一眼:“你最近这嘴是挺甜的,比以前是有长进。行了,先收起来吧。”

  为了这份儿寿礼她可没少费心思。倒不图什么面子不面子,也不图别人的夸奖。只不过吃的穿的用的,前两年能送的都送过了,总不能年年送那两样。就是李老太太不说她敷衍了事,她自己也觉得说不过去。今天送了屏风,明年又送什么呢?这人qíng礼节。果然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得好好儿下功夫琢磨钻研哪。

  李老太太一早说了,也不算是整生日,就不大肆cao办了,自家人关起门来乐一乐,吃碗寿面也就行了。李光沛和四奶奶虽然这么答应着,可是亲戚朋友那天来了,总不能拒之门外吧?李家当年落魄时,请人来都未必来。现在不比往日,李家虽然不显摆。可是眼见着还是宽裕阔绰起来了,很多人都不请自来。

  所以李老太太那么吩咐,四奶奶也答应着,回头该怎么预备还是怎么预备。开库房取各种家什器物,家里也张灯结彩,洒扫一新。菜蔬酒ròu也提前让人采办了。因为本地的山珍gān货存量不够,还特意让人去了趟杭州府。

  事实证明,四奶奶的未雨绸缪果然是有先见之明的。提前一天就陆续有客来了,远客家里一时住不下的,安排到亲戚邻舍也有,镇上的客栈里头也包了院子。等正日子那天,果然亲朋云集,有的又林认得,有的她都叫不上名字来——比如李光沛表叔家出了嫁的姑奶奶的女婿也来了——瞧这七转八绕的关系,脑筋不好的一时间真会给绕晕。

  这就是活脱的富在深山有远亲了,何况李家又没真住在深山里。

  左邻右舍也有所表示,周家和李家一向亲厚,这寿礼送的也不小气,寿面、寿桃各一抬,万字纹、长青松、福字纹和梅花纹缎子各四匹,大扇六开寿屏一架。而且贺寿时周家一家大小全到了,他们家兄弟不少,人多势众,齐刷刷的一起磕头拜寿,动作整齐的好象在家练过似的。李老太太自然喜上眉梢,连声说快起来,每人都发了红包。瞧着别人家人丁兴旺,李老太太难免想起自家——虽然两个孙子,两个孙女,也不算单薄了。可是谁会嫌孙子多呢?能多生就多生,挤得站满这堂屋才好呢!

  不过现在也不错了,两个孙子大的已经开蒙读书,小的也身子健壮。人呐,得会知足,不能太过贪心。不知道惜福的话,反而现有的福分也会折损的。

  又林的寿礼果然博了众人一致夸奖——就算做的并不出彩,来客们也不会扫主人家的兴。更何况这屏风做的实在jīng致,画儿的寓意好,都是长寿的象征,画的又着实不错。要是外头买去,就算买着一样好的,可是这是孙女儿所画,意义又不一样。

  玉林的寿鞋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众人对她本人的兴趣远大于她送上的寿礼。

  她的身世并不是什么特别隐秘的事,很多人都知道她母亲是当年李光沛在外头纳的一个妾,都没正经磕头敬茶进门,生下一个女儿就去世了。现在看这小姑娘出众的美貌,不难猜出她母亲当年必然是个大美人。

  有的人不免就在肚子里嘀咕,李光沛一向跟正人君子一样,家里没妾,也没和丫头们扯不清。可是你瞧,再正派的人他也有偷腥的时候,哪有猫儿不吃鱼的?平时正派那是看不上,真遇到美人儿了,一样也要显露本xing啊。

  玉林很是识趣,送了礼之后就找了个理由回自己屋里去了,外头再热闹,都和她没有多大关系——虽然她年纪不大,可是这种qíng形她早就习惯了。

  玉林进了自己的屋子,又习惯xing的拿起针线来——

  并不是她特别喜欢做针线,而是别人都想让她这样。

  老实,本份,不出头不惹事……

  玉林早就知道,自己并不是母亲生的。就算她也管四奶奶叫一声母亲,但那只是个名份——她的亲娘早就死了。

  在这个家里头,她象个外人。祖母对她格外严厉,父亲的冷淡,四奶奶的敷衍……她都明白。

  就是姐姐和弟弟,对她还好。姐姐一直把她和德林同样看待,德林和她也亲厚。

  玉林有时候也会想,她的亲娘长什么样子呢?她没有任何人可以打听,但是照镜子的时候,她有时会恍惚,在镜子里自己的眉眼间寻找另一个人的影子。

  她一定很美丽。眉毛弯弯的,眼睛水汪汪的——她的样子和家里人都不太象,那只能是象她的亲生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