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正正点出了朱慕贤心中的隐忧。
自古不管是武将还是士大夫。都会有家国难两全,忠孝难兼顾的慨叹。这封信只要到了杨重光手上,他铁定会分心。最后看或是不是看,看了之后做什么样的选择——都会对他的科考和前程造成影响。
“那我也没有什么旁的办法。”又林轻轻咳嗽一声——这会儿她觉得自己那些小聪明都显得有点儿上不得台面,在这个有点傻气的少年面前,显得十分卑劣且自私。朱慕贤心心念念都在为朋友考虑,她所想的只是撇清自己在这件事中要担当的责任。
是的,话是说得很漂亮,她说他们都是局外人,不能替局中人做选择。但是和朱慕贤的左右为难相比,她显得如此凉薄。
毕竟,各人自扫门前雪,这才是许多与她同龄的人做人做事的一贯准则。明哲保身,不多管闲事,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但是真遇着什么大事,有几个人能患难不离,生死与共的?
只怕……很难找得出来。
好吧,其实在这个时代,这个地方,能做到的人也不多,也可以聊以自慰。不管在哪个时代,这样的人都是难找的。
可是这么难找的人,偏偏让她给遇到了,还就在她面前。
其实在这件事qíng中不落埋怨的办法多得是,都是一些投机取巧的点子,不管将来如何,都能让朱慕贤这个处境两难的人不落埋怨。要知道这时候jiāo通通信不发达,可钻的空子太多了。让人捎信去,可是路上因为不可抗力原因耽误了……又或是信件遗失了……也可能出信送到了可是因为虫吃鼠咬水浸或是失火等原因这信的内容不全——有头没尾,有尾没头,都很正常。
不对啊!
又林忽然醒悟,这事儿怎么说着说着就偏了!
朱慕贤在替杨重光为难,她为难个什么劲?她gān嘛替朱慕贤筹划起在这件事qíng里摆脱责任的办法了?她和他可没什么同窗qíng、兄弟qíng的!而且她出来了一小会儿了,保不齐四奶奶会有事找她,她可不能在这儿耽误。她过来只是想告诉朱慕贤她见不到石琼玉帮不上他的忙,可不是来替他左右为难,帮他想方设法来了。
又林当即立断,要怎么gān那是朱慕贤的事儿,不是她的事儿。她做为一个待嫁的闺中女儿,理当谨慎持重,爱惜名声。
“朱公子,我得回去了。”
朱慕贤连声说:“是是是,天色不早,李妹妹伱快进去吧。都是我的不是,天气这么冷,还让伱在外头受冻……”
瞧,这人对女xing还真是呵护体贴,能听得出来他说的不是气话。
又林又有些心软,有句话到了嘴边,刚才忍住了,现在却忍不住:“朱公子,伱和杨公子的qíng义,是很要紧。可是伱为了这事儿担忧奔走,伱自己的前程就要紧了吗?他开chūn要下场,伱不一样要赴考吗?伱就算不为伱自己,也得为朱老爷和老太太想一想吧?”
她确实不能再待了。简单的告了一句别,又林就领着小英进了院门。
朱慕贤一直看着又林进了院门,门也轻悄的关合,才慢慢的挪动了脚步。站了好一会儿,脚都有些僵了。
墨忙从另一边迎过来:“少爷,咱们也快回屋吧。”
朱慕贤低声应了一句:“好。”
刚才又林最后说的那话,对他来说简直象是暮鼓晨钟一样。
是的,他也应考在即了,这种紧要关头的确不宜分心。否则,他怎么对得起对他抱有殷切希望的家人?祖父对他的谆谆教诲,祖母无微不至的关切,还有远在京城的父母,还有……
还有姚家表妹。
虽然朱长安直到临走,都没有再提起这事,但是朱慕贤不傻,他能揣度出,这件事必然有变化。
本来两家也没有定亲,只是从母亲的态度、姚家的默许里,大家慢慢形成了这么个共识。可是现在朱家今非昔比,姚家想反悔,想另寻更好的出路,那也是理所应当的。
可是表妹呢?她自己是怎么想的?她是否也抗争反对?是否正急切的盼着他回去替她作主?
朱慕贤一时都迷惘起来。
他也说不清楚,自己这么急迫关切的对待杨重光和石琼玉的事,是有几分是为了他们,还有几分……是有些错乱,将自己的遗憾也代入了进去。
他的处境,其实和杨重光,很有几分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