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_作者:卫风(240)

2017-08-21 卫风

  张氏在这儿已经选择xing遗忘了朱老爷子被两个儿子气得厥过去,还有郎中给他的腿病下的论断了。

  不好再明目张胆的说老二家的不是,张氏又说起老三家。

  老三早死了,留下个寡妇带着个儿子。既没了男人支撑门户,当然家里这些争夺他们娘俩也掺和不进来——想争也没得争,谁让她没了男人呢?到时候真是分家,给他们一口饭吃还是给得起的。

  从老三死了之后,他的妻子金氏就吃斋念佛,长年累月的闭门不出,跟隐形人一样,本来三房的院子就离正院远,有时候许多人都会遗忘这母子两人。总要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桌上多摆了碗筷,又或是祭祀的时候,他们母子出来给老三上香上供,才能让人想起他们来。

  以前老三的媳妇虽然人也安静,不多话,可是也没有象现在似的,从来不抬头抬眼看人。和她说半天话她也回不了一句。象她这样,谁上赶着非拿热脸贴冷墙壁去?自然来往是越来越少了。

  婆媳俩说了一会儿家常,朱老太太顺口问:“老大呢?他身子还好吧?”

  “好。”张氏紧紧的抿了下嘴唇,才说:“都挺好的。”

  反正差事也差不多是没了,只挂个空衔儿。整日闲着做什么?当然没正经的事儿做了。朱老爷子他们前脚走了,后脚老大就抬举了个十六岁的丫头,这几年一共纳了三个。张氏和丈夫是早没什么恩爱了,可她看那些小贱人穿装扮得花红柳绿的在眼前晃dàng,就止不住的烦躁恶心。

  张氏终于听到了她想听到的消息。

  朱老爷子回来了。

  第133章

  让张氏失望了,朱老爷子根本没有那个闲心和儿媳妇摆讲道理。如果儿媳妇宽和明理,朱老爷子不介意也听听她的意见,再把自己的道理也和她说说。

  但是之前发生的许多件事,都让朱老爷子觉得根本没这个必要。

  张氏并非一个讲道理的人。

  当然,并非说她是个完全蛮不讲理的泼妇。毕竟她也曾经是官家小姐,读过书识得字的。小事上头,她倒能打理得井井有条。可一遇到大事,就方寸大乱,净出昏招,实在不是长媳的好人。

  传话的人转达了朱老爷子的意思,老爷子说了,请大太太和老太太商量着办。

  张氏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

  她如果手头还有合适人选,一定会先于朱老太太提出来的。可是连亲外甥女儿都背弃了她,这对要qiáng好面子的张氏打击是巨大的。

  张氏第二天就卧chuáng不起了,她身边的人来朱老太太处回话,说太太身体不适。

  朱老太太一点都没意外:“可要请郎中来看看?病得厉害吗?”

  “没什么大碍。”范妈妈陪着笑脸:“劳老太太记挂了,我们太太就是一路上劳累了,有点儿水土不服。好好将养着,过个两日就好了。”

  朱老太太微微点了下头:“那也好,让她好生歇着吧。”又吩咐徐妈妈:“你替我过去看看,再带两丸清平舒心丸过去。”

  徐妈妈忙应下来随范妈妈一道过去。

  张氏靠着chuáng着坐着,头上缠了块布帕,看起来无jīng打采的。徐妈妈略待了待,放下东西就回来了。朱老太太听她说完了话,沉吟了片刻问:“你看她要紧吗?”

  徐妈妈措词很是谨慎:“看着jīng神不大好。”

  朱老太太一笑:“她是心病。富贵惯了的,突然间跌下来,好几年了都还没缓过劲儿。”

  徐妈妈服侍朱老太太都半辈子了,对她的脾xing也了解,两人jiāoqíng也不是一般主仆在她面前是很说得上话的。

  “也难怪大太太,您瞧,那于家姑娘在咱们家一住几年,大太太对她可有多好啊,也就只有以前大姑娘没出嫁时能比一比了。可是听说这次她定亲,连个信儿都没透,一面儿都不见了,大太太还是从别人嘴里知道的,当时就给气懵了。”

  朱老太太倒是看得开:“人往高处走。就算这姑娘自己不想攀高枝儿,他爹娘做主她也只能听从。”

  “可不是么。”

  以前朱家风光的时候,张氏前呼后拥,那是何等风光。可惜现在失势了,得娶小门小户人家的姑娘做儿媳妇,她不甘心。

  可是在徐妈妈看,大太太实在不聪明。既然事qíng到了这份儿上,她到于江来,也是表明她没法子,已经认命了。那就顺顺当当的,把这事儿尽早的完满的给办了可有多好?她这么找别扭,不愿意听从老爷子和老太太的安排,可她自己也没有别的出路这样装病无非只是拖延时间,垂死挣扎,不愿意面对现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