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四奶奶吃了一惊:“怎么瘦成这样了?”
七奶奶jīng神倒还好,脸上带着笑:“没事儿,看你吓成这样。我也请郎中看过了,也只说我太虚了得好好补一补,没有大碍。”
“你年纪也不轻了,自己得注意多保养。”四奶奶不无感慨:“我当初就是因为一时大意,落下了病根,养了这么些年还是病怏怏的,你可要当心,别走了我的老路。”
七奶奶说:“真的没事儿了。你放心,我可不想死,我得好好活下去,活得长长久久的。”
四奶奶看她眼中透出坚定的光亮,点了点头:“这才对。自己的身子自己得爱惜。要是你自己都不当心,难道还能指望别人替你保养爱惜?对了,你妹子怎么样了?”
“也好了。”七奶奶说:“她还让我捎了东西来,也有你一份儿。我这两天收拾出来,正要打发人给你送去。可巧你自己来了,那就让你带回去吧。”
东西倒不算什么,只是些土仪,不过是往来礼节。大概是因为七奶奶一直照料妹子的病,所以她妹子心中过意不去,礼多不人怪。
要是搁在旁人身上,出嫁的妇人,去照料妹子一去就是快半年,那肯定不行,婆家、丈夫那一定不答应。可是七奶奶这qíng况又不一样。一来他们这一房也已经算是分了家了,老太太跟着老大家。七奶奶和婆婆合不来,除了过节做寿什么的场合,一般和那边不怎么来往。二来,老七和她现在跟陌路人似的,整年整月的不回来,这个丈夫跟没有也没什么两样。
因为没人管没人理,七奶奶才能这么自由的出门。可是反过来想,明明有家人,却形同于无,彼此漠不关心,这也实在很凄凉。
喜凤送四奶奶出门上车。她已经嫁了人,头发也挽了起来,做妇人打扮,不过七奶奶倚重她,她现在还在七奶奶身边伺候。
四奶奶回头看了一眼。七奶奶独居在这栋三进的宅院里,墙高院深,下人仆妇再多,也都顶不上亲人啊。就算攒再多私房钱,有什么用处?丈夫不亲,膝下也没个孩子――攒再多的钱将来也不知道便宜了什么人。
族里也不是没有人跟七奶奶提过继的事,但是她一直没有松口,她这人是太要qiáng了。纵然没儿子,也不愿意受别人摆布。
可是女人要qiáng太过了,也不好。
四奶奶想着,等她身子养好些,还是劝一劝她,捡那年纪小的孩子,抱养一个也无妨。老七夫妻间闹得这样僵,只怕也不是一个人的错儿,有个孩子,纵然不是亲的,说不定也能软化一下他们夫妻间的关系。退一步说,要是老了、病了,总也有个端汤送药的人。
第152章
李老太太入冬以来断断续续又咳嗽起来,起先大家都没注意,因为李老太太一直有咳嗽的宿疾,天一冷就容易复发,她自己也没放在心上,就是把过去吃的方子拿出来又煎了药服。往年这药吃了,晚上总是能睡得舒服点,可是这一回却不行,即便吃了药,还是整晚都在咳,咳得特别凶。玉林也跟着整晚都没有睡,并不是被吵醒,而是她一直守着李老太太,端水送药,服侍的特别尽心。
这下李光沛和四奶奶都有点慌了,急忙再请了郎中来看,可郎中说的还和原来差不多的话,药方子上减了一味药,但粟壳的份量加重了。
李光沛当即立断送走了郎中,然后立刻动身去杭州请了位郎中过来。
不管古今中外,大家一致认为大地方大药堂的大医生一定是有本事的,而且老医生总比年轻医生更受信任。
如果按这条道理来推断,李光沛请的这位郎中一定是很有本事的——他已经年近七旬了,连眉毛都白了。
这是好事,李老太太虽然嘴上说着没有事不用这样瞎紧张,可是看到这位老郎中来了之后,qíng绪很明显也放松了一些。
这位老郎中并不象上门来诊脉治病的,他脚步轻快,笑容可掬,倒象是上门来做客的。诊过脉之后和李老太太说没大碍,药也不用吃的那么多,要放宽心。问是不是吃了什么寒凉的东西?李老太太身边的人一起想了,说是没有。又问是不是有什么cao心的事儿?
这个却是有的——不就是大孙女要出阁的事儿嘛。
李老太太也释然了。
但是那位郎中跟李光沛并不是这么说的。他说的是,老太太这病症断断续续的快有二十年了,之前服药有用,因为年纪不那么大,身体自己还抵挡得住。但是人有了年纪,jīng血气力都象锅里的水一样,慢慢的熬gān了,可是锅底下的火却还在烧着。如此焦煎,正气消而病气旺。人压不住病,那就会让病把人压倒。如今还是要调理着,也不要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