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_作者:卫风(277)

2017-08-21 卫风

  玉林放下绣活儿,倒了杯茶给德林。德林正和又林描述今天学堂上有人偷睡懒觉被先生打板子,打得嚎啕大哭的qíng形。

  “……冬天挨打太受罪了,天热的时候倒不觉得多疼。可是天一冷,板子打手心手背上真是疼啊,疼得受不了,也难怪他哭。上次还有个挨板子的,他手本来就冻坏了,一打就烂了,到现在都缠着布没拆呢,字也不能写了。”

  又林听得心惊胆战的。忙问:“你没给打吧?”

  “我也挨过。”德林倒没隐瞒:“字写错了,不过就挨了两下。以前我不懂,进了学堂之后明白了许多道理――不光是书上的道理。就那个手冻坏的了同窗,他手会冻坏,是因为父亲出门在外,母亲又病重,他不但要上学堂念书,在家还要挑水劈柴洗衣,手才会冻坏的。可就算是这样,他的功课也没比别人差。我比他优越多了。我总不能不如他。”

  又林十分心疼,可又觉得很骄傲。握着他手鼓励他:“先生严厉也是为了你们好。”

  德林在又林这儿把先生布置的两篇字写了,要走的时候,忽然从书袋里摸出本书来,飞快地往又林手里一塞,小声说:“这是朱大哥让我给姐姐带的。”

  话一说完,没等又林出声,德林就推门跑了。

  茯苓从外头进来。德林差点撞她身上。茯苓笑着说了句:“少爷慢些。”

  德林头也没回的跑了。

  朱慕贤给她的书?

  又林翻了一翻,和上次的书差不多,不是本地书坊书肆里的。看着用纸和印式就不一样,应该也是从外地捎来的――可能京中的,也可能是别的地方的。

  这么看来,上次送来的书,也是专门捎给她的,并不是给德林。

  真的很奇怪,她好象从来没和他说过她喜欢看什么书,可是他捎来的书恰恰是她喜欢的。

  是他着意打听过,还是凑巧?又或者,不用打听也不是凑巧,他就懂她,所以知道她喜欢读什么书?

  又林喜欢一些讲地理风俗的随笔杂谈。这一世还是女子,但是既不能出闺门,又没有其他途径可以去了解自己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她对外界的一切都好奇并向往着,她渴望知道更多,更远。在别处,山是什么样,河是什么样,与她前世生活的世界有没有不同。想知道在别处居住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吃什么,穿什么,怎样出行,住什么样的屋子――

  这种书也是有的,但是并不是太多,而且从来都成不了热门书。书坊除了正经书,就是一些话本,艳qíng、志异。这种书太过小众,一般不会多印,甚至多数是写书的人自己掏腰包印出来自娱自乐,收藏纪念用的,所以常常印的很少,不太好买到。

  又林翻了一遍,书里并没夹什么东西。

  好吧,是她想多了。

  朱慕贤并不是想在里头夹带什么,只是单纯的带给她一本书。

  朱慕贤想的的确也很简单。天气冷,多数人都留在家中,又林更是如此。

  朱慕贤想起那年夏天在山上的寺里避暑,又林梳着辫子,在阳光下欢笑、跑动的样子――就象他曾经见过的小鹿一样,那么轻盈和自由。

  整天整天的待在家中,该有多苦闷。

  他们说话的时候,她会问起京城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夏天怎么避暑,冬天怎样过冬。那些再平常不过的,旁人都不去留意的事qíng,她却总是听得很认真,眼中闪动着动人的光亮。仿佛听到这些讲述的时候,那些qíng景也真实的出现在她的眼前了。

  所以这些书他也并没有刻意的去找,只是看到了,就会顺手买下来。

  他想,她应该会喜欢。

  又林确实很喜欢,天天做针线,时间长了也会烦闷。闲时翻两页书,喝一杯茶,已经十分享受了。

  这样就很好――虽然他们两人之间还说不上爱,可是朱慕贤将来对她应该会给予该给的尊敬,另外他还很体贴细心。

  这也就足够了。

  四奶奶出了趟门,去了又林的二伯家一趟。回来时顺路去看七奶奶。七奶奶刚到家没几日,一直照料生病的妹子,大半年都不在家中,七奶奶也有好久没见着她了。

  照料病人是件十分劳心劳力的事qíng,七奶奶看起来也象是刚刚大病了一场似的,瘦了许多,脸色也腊huáng腊huáng的。这会儿天还不算正经的寒冬,她人还在屋里头,已经裹上了皮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