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_作者:卫风(276)

2017-08-21 卫风

  “快,给表姑娘磕头。你办事这么毛糙,害得姑娘受了伤,姑娘反倒过来替你说qíng,你可得好生谢过姑娘。”

  那个小丫头低着头,整个人显得胆怯瑟缩,很麻利的双膝跑下,给又林磕了个头,小声说:“谢谢表姑娘。”

  “快起来。”

  她还跪着没敢抬头,小英过去把她给拉了起来:“别跪了,姑娘都说不怪你了。”

  昨晚天黑,又匆忙,又林都没仔细看清她的模样。这会再看,这小丫头瘦仃仃的,穿的是件半旧不新的茄紫色短衫,下头是深油绿的裙子――裙子成色倒是比衣服要新一些。这两件一看都不是这个年纪的该穿的颜色,很明显是旁人的衣裳改小了,匆忙间凑和穿上的。小脸儿huánghuáng的,看样子还没十岁。

  又林以前也常往二舅舅家来,上上下下的人都认得,倒是没见过这小丫头。

  “你叫什么?”

  她看了那个媳妇一眼,小声地答:“我叫三妞儿。”

  她从昨晚到现在,大概没少受惊吓,说不定眼都没合,看起来很是憔悴。又林声音温和:“家里几口人?什么时候来做事的?”

  “爹不在了……家里还有娘和妹妹。”

  这么几句话就足以让又林了解大概。家里没有顶梁柱了,生计没着落,更加养不活孩子他。旁边那个媳妇说:“她是才买来的。就是四月里办喜事的时候,家里人有点儿不够使唤了,才买了几个,她是那会儿一起买来的,手脚粗笨,也不懂事。”

  看着她,又林觉得自己已经够幸运的。她的身份是个小姐,衣食无忧。要是变成三妞儿这样的,只怕也得卖身做丫鬟。

  又林的本意也不是让她过来磕头拜谢,只不过觉得她也没犯大错,要是舅母认真的责罚她,一个小孩儿也怪可怜的。说了几句话,就让她们出去了。

  四奶奶也过来了一趟,关切的问又林吃了什么,伤处疼不疼。又林替三妞儿求qíng的事儿四奶奶也知道了。

  “你在你舅舅家摔着,舅母当然过意不去。再说她管着家,遇事不能太松泛了,不然下人有样学样,都不知道怕,那就更难管了。”

  “我就是觉得那小丫头太小了。再说,我也不想舅母为这事儿烦心。”

  四奶奶摸摸女儿的脸:“我知道你憋闷,再忍明儿一天,后天一早咱们就动身回家去。对了,今天涂了药没有?”

  说起药,又林想起下午的事,难免有些心虚。

  “涂过了,小英帮我涂的。”

  四奶奶点头,又嘱咐了两句不可沾水,不要乱动,又林都乖乖点头应下。

  第151章

  四表姐欢欢喜喜上了花轿,三日回门时chūn风满面,别人打趣她,她笑眯眯的红着脸,也不生气。等这边喜事一了,四奶奶也辞别了哥嫂,带着又林回了于江。

  进了十月,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德林写字的时候,砚上的墨常常会写到一半就凝住了,十分不便。而玉林更是一步门也不出,整天待在又林屋里,陪她说话做针线。

  虽然田里的事qíng到这时候都忙活得差不多了,可是快到年底了,四奶奶反而比往日更加忙碌。

  往常这时候,李家已经腌好了酱菜,邻里间常常互相送这些,每家都有自家的不传之秘,但李家的酱菜都腌得很有特色。

  朱家从搬来,和李家一直关系极好。现在关系又不同了,这回朱家也按风俗送来了六样小菜,不过比往年又多了一对鹅,四坛酒。

  这送鹅和酒,却是于江本地的风俗,都是亲家之间才送的,李家自然也有回礼。

  德林下了学,衣裳没来及换就跑到又林这儿来。玉林也在这儿,通儿也常待在这里。这儿又暖和,又热闹,还一天不断点心汤水,四奶奶那儿事忙,常顾不上小儿子。李老太太那里太清冷,通儿也待不住。天气暖和的时候他还能满院子跑,天气冷了就只能待在屋里。

  通儿脸让冷风chuī得红通通的,进了门急忙把手贴到手炉上去暖。又林问:“你怎么冻成这样儿?没坐车回来?”

  “车走得太慢了,再说我也不小了,我们学堂里其他人都是自己走的。我还有奶哥跟着,用不着车接。这几天我都是自己走的。”

  德林到底是大了,懂事了。他更期望别人把他当大人一样对待,而不是还象对孩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