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_作者:卫风(283)

2017-08-21 卫风

  可是小英偏偏对这些事儿不上心,翠玉和她说过几次了,小英都只是笑,后来也只说:“姑娘心里有数儿,咱们不用为这个cao心。白芷为人挺好的。茯苓也心细,针线活儿做得也不差。又不是什么大事儿,还得推举个领头儿的。”

  翠玉真想骂她一声榆木疙瘩。

  “现在当然不打紧。有奶奶、还有胡妈妈看着呢。可是等姑娘出了嫁,那可不是在娘家做姑娘了,给人家当媳妇儿,得cao多少心费多少力,要办的事儿多,千头万绪的,咱们这些人也不能各gān各的没个规矩了。谁拿一等的,谁拿二三等的,要紧的事儿谁管着,这可都得分明白的。”

  又林的身份一变化。她们的身份当然也要跟着变化。打个最明显的比方,四奶奶身边的几个管事妈妈,就各司其职,有的得脸,有的就讨不着好。她们几个现在看着都是一样,将来肯定不会一样。

  小英还是只说:“姑娘心里都有数。用不着咱们瞎猜想。要是姑娘愿意抬举谁,那肯定也不会有错儿。”

  翠玉重重的躺回枕头上,心想,和这丫头真是没法儿说。

  她一点儿都不急,自己替她急也急不来啊。

  但是等翠玉嫂子知道这事儿以后,却点头说:“小英这丫头别看不那么机灵,可她说话就是有理。姑娘打小儿就是懂事明理的,你们这几个人,谁能gān谁不行,她心里一清二楚。她要让谁管事,那肯定是这人有这个本事,有这个担当的。你别净猜想这些。姑娘这一去,你是肯定要跟了去的,将来你的事,大半也都得姑娘做主了。只要你一心为姑娘好,姑娘肯定也亏待不了你们。”

  她嫂子是很不放心的。这个小姑子打小没过什么苦,在李家,因为自家一家子人都在这儿的原因,所以她日子过得也是舒舒服服的。可是她要跟着姑娘一走,朱家可没人买她这个账,什么都得从头来。

  姑娘一嫁过去,开头肯定是难的。新媳妇得服侍婆婆,还要和一大帮婆家亲戚打jiāo道,事qíng绝对轻松不了。

  翠玉把她嫂子的话又琢磨了几遍,倒也琢磨出味儿来了。

  可不是么,姑娘是个有主意的人。她要看重谁,那自己在这儿穷cao心也是白搭的。

  四奶奶也和闺女说到这件事儿。又林院子里的几个,四奶奶都不太满意。小英是可靠,但是不够机灵。翠玉是有点小聪明,可是遇事只怕沉不住气。再说,有小聪明的人,为自己打算的更多,这样的人不能做为心腹的。

  至于茯苓和白芷,看着倒都不错,白芷温柔敦厚,茯苓细心——这是四奶奶挑出来的,又在又林跟前服侍了这么些时日,也已经调教得不错了。可是不足之处就是她们家里人都是外头的,不是李家的人。

  又林反过来安慰四奶奶。现在她身边这几个随便单拿一个出去,别家未必找得出来这样出色的。

  可是当父母的人,总是想把孩子的一辈子几十年都给安排好,妥妥当当的不受一点罪。

  四奶奶已经比着当时周榭的例子,不但请郎中开补药给又林调理,她吃的东西、做的事qíng也都被严格限制了。恐怕她手粗了,脸晒黑了,做新娘的时候被人笑话。

  周大奶奶过来串门做客,两人说话的时候,提起周榭周大奶奶就叹气:“眼看是快生了,天气又热,她是头一胎,我这心里头一直悬着。”

  四奶奶安慰她:“到时候,你提早过去几日,给她安个心。再说,你闺女也象你,一看就是多子顺产的相。”

  虽然一般都是这边生过了,才给娘家报喜。但是两家关系好,周大奶奶过去也没什么。

  四奶奶也发愁:“你这还近,想过去就过去了。将来又林要是跟着他去了京城,我想见她一面可就难上加难了。”更不要说去陪着女儿分娩了。

  周大奶奶又倒过来安慰她:“又林这丫头是有福气的,小时候给她看相的人不就说了么。将来你女婿做了高官,闺女可不就成了诰命夫人了?福气大着呢,你用不着这么担忧。”

  天气一暖,院子里的花也都开了。又林看着这熟悉的景色,想着再过不久,自己就要离开这里——不是短暂的小别,是换了一个地方过另一种生活。这熟悉的院子,屋子,窗子——还有人。

  纵然两世为人,又林的心里还是有些惶然。

  就象周榭当时一样。

  劝别人的时候,道理她说得头头是道。轮到自己的时候,还是难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