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_作者:卫风(287)

2017-08-21 卫风

  “母亲。”朱慕贤截住了朱大太太的话头。要让朱大太太这么说下去,只会越说越难听:“李家门风严谨,李姑娘也贞静守礼,绝没有母亲所说的那种私相授受之事。”

  朱大太太被儿子噎了一下。但是想想。自己当着儿子的面这样说他未过门的妻子,也有点伤儿子的颜面。不管多大年纪,没哪个男人喜欢听到自己可能戴了绿帽子的话。

  朱大太太眼见在儿子这里说不通。只能先打发他回去。

  范妈妈铺好了chuáng,来让朱大太太安歇。

  刚才朱慕贤看她的时候,范妈妈心里一紧,直想喊声冤枉。

  虽然范妈妈一向多嘴多舌的,可是今天这事儿,还真就不是她跟朱大太太说的,是huáng嫂子后半晌过来,和太太在屋里待了一会儿。那会儿范妈妈正领着人在整理从京城带来的那些箱笼,恰好不在跟前。这件事先前朱大太太可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huáng嫂子一走她就找了少爷来问这事儿。那是谁说的不是明摆着嘛!

  也不是说范妈妈人品就比huáng嫂子qiáng多少,而是她比huáng嫂子更识时务。眼见着贤少爷以后是有大出息的人,夫贵妻荣,那将来他妻子肯定在朱家也份量不轻。和李家婚事已经到了这份儿上了,何必在这时候横生事端呢?

  再说,看贤少爷的意思。对这门不怎么登对的亲事,是很上心的。

  可huáng嫂子不知怎么想的,也许是太想在大太太面前挣个脸表个功,也可能是有什么旁的打算——huáng嫂的闺女可也在太太院子里gān活儿,年纪、相貌也都差不多……要是huáng嫂子有点儿什么旁的想头,那一点儿都不奇怪。

  他们都是朱家的奴仆,生的儿子孙子身上也都打着奴仆的烙印,再嫁娶也是在下人之间。可要是给少爷、老爷做了小,那身份就不一样了。能生个一儿半女的,那下半辈子就有了依靠,一家子也都能翻身。

  范妈妈甚至怀疑,huáng嫂子是不是从把闺女送到大太太院里当差时开始,就开始谋划什么事了。

  大太太十分憋气,怎么都睡不踏实。范妈妈劝她:“太太且放宽心。这小人们眼热李家结亲结得好,造谣生事一点儿都不稀奇。您忘了,年前京里头夏家聘了权家的姑娘,别人不都说权家高攀,又说他们昧下了彩礼,又说夏姑娘品行不端,其实都是不都是因为眼热?京里都这样,何况于江这样的乡下地方?”

  朱大太太侧卧着,嗯了一声。她觉得范妈妈说的有道理,可是huáng嫂子下午过来的时候,说得言之焀焀的,说陆家原本和李家关系多密切,陆家少爷总在李家住着,两家议亲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是朱家一提亲,李家顿时对陆家变了面孔,将人扫地出门。

  虽然亲事到了这一步已经不可能再反悔,可是朱大太太心里毕竟是埋了一根刺。小地方的人,又是商户人家,眼皮子浅,行事也不那么让人看得起。这风声要是让二房、让那些有来往的人家知道了,还不定再说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纵然心里积着气,朱大太太还是得打起jīng神好生cao持儿子的亲事。这亲事纵然不算很体面,可要真出什么岔子,那更伤体面。

  李家开晚饭的时辰很固定,这一天也不例外。和往常一样,李老太太坐了上首,李光沛挨着李老太太坐在左边,四奶奶坐在右边,又林挨着四奶奶坐的,一切都和从前一样。

  可是和从前也不一样——

  明儿就是又林出嫁的日子,这是她在娘家的最后一晚上。

  虽然家里亲戚也来了不少,可是李光沛和四奶奶这会儿都没出去应酬宾客,一家人关起门来,安安静静吃完这顿晚饭。

  大概也是最后一次这样一家人坐在一块儿吃饭了。以后纵然还会再坐一起,可是她的身份已经是朱家的人,不再是李家的姑娘了。

  晚饭并没有很丰盛,不过八个菜里头,有四个都是又林平时爱吃的。李老太太先动了筷子,其他人也把碗端了起来。

  又林象往常一样,给弟弟妹妹都夹了些菜。四奶奶心酸得很,又不愿意惹全家人一起伤心,特意舀了个小饺子放进又林碗里,又林低头咬了一口。

  饭桌上显得比平时沉默得多,通儿眼睛骨碌碌的,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家里很是热闹,他也知道姐姐要出嫁了。可是他显然还没有意识到出嫁是个什么意思,不知道从此以后姐姐就不会再同他们一起继续生活。只是看其他人都不言语,通儿也就低下头来扒他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