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里头还是没把又林也当成朱家的人,而偏偏让她看见了朱家人也能gān出这么没脸的事来,觉得折了颜面。
其实又林真没那么想,谁家没有穷亲戚?就是皇帝家也有,何况他们这种平头百姓?
于是大太太另找了话题,说起要是到京城该怎么安置的问题。朱慕贤原来在京城的时候岁数小,也没有自己单独的院子,就是大太太院子旁边砌了墙,单开了门,里头也就三间屋子。现在他成了家,院子里这么多人,那是绝对挤不下的。
当然,这些详细qíng形不是大太太费劲的说,而是范妈妈殷勤的替她说的。
“空着的地方,也有。一处是靠东边,那个院儿里有三间正房,两间厢房,地方还算宽敞,就是靠街近了,怕是不大安静。还有一处是靠后院儿,这个倒是安静,地方比东边的还大一些,出门就能看见花园的假山,就是屋子旧了一点儿,空了好长时间了。”
又林正要说,这件事qíng她不能决定,还得问朱慕贤的意思。大太太已经发话了:“我看就住后院里,那儿宽敞,将来再添了人口也住得下。旧一点不怕,翻修一下就成,用不了多少日子。”
那还问她的意思gān什么?大太太这都做了决定了。
再说,听大太太这个意思,又要整房子,还琢磨着添丁进口,分明就没有再回于江的打算了。
又林晚间问朱慕贤这件事,朱慕贤倒也赞成住后院那。
“正好靠着花园,又幽静。东院那边靠街,确实有些吵攘。”
既然朱慕贤也这样说,那说明后院儿应该不错。大太太总不能给自己小儿子弄个破烂的地方猫着。
朱慕贤一时兴起,还把整个朱家宅院的大致图样画出来给又林看了。
虽然画得几个框框套在一起很是抽象,但又林也大致是看明白了。
这院子看起来是不错,左右两边都是花园,左边花园里有个不大的池子,据说夏天还有睡莲花盛开。
又林指着右边隔了一段距离的一个小院子,顺口问:“这里住的谁的?”
朱慕贤转头看了一眼。
“是三婶儿和六弟。”
又林就明白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朱慕贤索xing又拿起笔,把哪一处住的谁都给她写上了,又林笑着说了声多谢,仔细的看着这张图。
如无意外,这就是她将来要住很久很久的家了。
又林有些忐忑,不过更多的是如何规划布置这个未来的新家。
看起来这院子的确宽敞,正房三间,两侧有耳房。左右还各有两间厢房。朱慕贤虽然画得抽象,但是很细致,连院子后面有扇小门都画上了,从小门出去就到了花园,这要是吃完了饭或是睡醒了觉想找个消闲散步的去处,倒是非常方便。再比对靠东面的那个院子,这里无论是大小还是方位,都更加理想。
他们夫妻当然是住正屋,她带的人里头,两房陪房可以不在府内住。到京城之后她肯定会再置点地或是买个小铺子,让他们打理着,不求有什么大营生,只不过钱放在手里就是死钱,不如做个营生,少赚多赚的都不要紧。至少这样一来,不至于对外头一无所知,要让他们跑腿带话采办东西都方便。
剩下的就是胡妈妈和几个丫鬟了。小英和翠玉还是管着她身边的这一摊事儿,白芷和茯苓又林还要再看一看再做安排。至于傻妞和半夏,一个是傻大姐,一个是另有打算,都不能大用。
这么大的院子,住下这几个人是绰绰有余了。算起来,说不定人手还不够用。
书墨说,朱慕贤在京城的时候,身边有两个丫鬟伺候的。但是因为当时于家表姑娘总因为她们发脾气,所以她们很少近身伺候。换句话说,对又林都没有丁点儿威胁。
于表妹的醋劲儿是够大的,不过她当时辛苦是为了她自己占的地盘儿,现在却归了又林了。
人手不够倒是不用愁,比着周榭她们几个先出嫁的例子,婆家肯定会再给指派人手的。比如那个曾经误报消息给她的三妞儿。就是为了给周榭使唤才买的。但是她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儿,让舅妈在客人面前丢面子,大概是不会轮到近身伺候的活儿了。
很残酷,可能因为一个小错就断送了前程。这辈子都很难出头。
老爷子和老太太当然住的正院,大太太的住处在后一进,二房住靠西边的院子。三房就母子俩,估计伺候的人也不会多,所以他们母子那小院儿连大带小才四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