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子人都慌了,徐妈妈忙命人扶起大太太搀到chuáng上躺下,这边又是掐人中,又是打扇灌水的。天气热,大太太又急又气,这一倒还不知道怎么样。
府里其他人也得了消息,朱正铭夫妻和又林小两口都急急过来。相熟的郎中也被请了来,给大太太把了脉又施了针,把最后一针起出,才吁了口气说:“不妨事……施过针顺过气也就好了。我开个方子,切忌不要再动气,这忧思怒气都伤身,大太太也不是年轻人了,这都抱上孙子孙女做了祖母了,平时该注意的可要多注意才是。”
朱正铭拱手说:“是,您请这边儿走。”
郎中背起了药箱,跟朱正铭出去开方。朱氏和又林身为儿媳,自然在一旁端茶递水侍疾。大太太其实已经醒了,只是身上没有力气。
她一清醒过来,第一想起来的就是晕倒前二太太马氏那得意的目光。
她慢慢转头往旁边看,先看到了儿子儿媳妇都守在旁边,心里倒是一宽。
要说她还有什么能安慰自己的,那就是孩子了。大儿子虽然没什么大出息,可是非常孝顺。小儿子也不差……
她目光再朝后,没有,丈夫没有来。
想也知道,他这会儿只怕听着风声,躲都躲不及呢,哪会儿往前凑。
第183章
曾经有一度,大太太觉得这样活着真不如死了痛快。可是这种糊涂念头只在心中打了个转,就被她给掐灭了。
她为什么要死?她什么事也做错过。明明gān那些不要脸的事儿的是旁人,她为什么反倒要和自己过不去?
再说,如果她死了,她的儿女们谁来照应?
她可不想死,她要活得长长久久的,起码……比她那个更该死的丈夫要长久,比二房的更长久!她要早死了岂不是如了她们的愿?她的儿女们在这些人的环伺之中哪还会有什么好日子过?
她才不死!
庶子、庶女和姨娘们挤不进屋,gān脆站在门外等侯。钟氏出去说了声大太太无碍,让他们先各自回去。
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起码各人脸上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神qíng。在这儿空着肚子站了半晌,谁都不轻松。但是也不能这么就回去,几个姨娘不约而同表示了一下对太太的忠心,尤其是夏姨娘和潘姨娘,还恳切地说想留下来给太太侍疾。
对她们钟氏没有什么耐心。再说,大太太最不待见的人除了二太太就是这几个姨娘了。能在大老爷的一堆通房姨娘中脱颖而出并生下孩子的这几个,都不是简单人物。尤其夏姨娘和潘姨娘。让她们侍疾,那纯粹是让huáng鼠láng去给jī拜年。就算她们什么都不gān,光在大太太面前晃来晃去,就能把她气得再厥过去。
尤其是夏姨娘和潘姨娘这两位,一个早年就在大太太眼皮底下生了朱昱新,另一个则是现在大老爷的心头爱,要没有心计手段绝对办不到,钟氏对她们从来不敢小觑。
按着郎中的嘱咐,厨房送了两样粥和四样小菜来。粥是早备下的,小菜也是清淡易克化的。钟氏和又林妯娌俩自然是责无旁贷要侍候婆婆的。钟氏把粥盛好,又林把两样小菜夹到碟子里。一起端到大太太面前。
大太太下午这场昏厥虽然不是中风那样厉害,但是因为痰堵胸口,血脉不大通畅。虽然已经施了针,手还是不大听使唤。
钟氏舀了粥喂到大太太嘴边,刚喂了两匙,钟氏的丫鬟来了,说是大姐儿似乎有些中暑,刚吐奶了。
大太太有气无力地说:“你回去瞧瞧吧。我这儿没事儿。”
钟氏挂念女儿,可是婆婆这儿也不能说走就走。又林把她手里的碗接过来:“嫂子快去看看吧,太太也挂心着呢。这儿还有我呢。”
钟氏只好点了点头,向大太太告了罪。又对又林说:“那就拜托弟妹了,我一会儿再过来。”
老太太那儿也打发了徐妈妈过来,送了一支人参和另两样药材,还嘱咐大太太好好将养。二太太那儿也打发了人来探问。
又林伺候病人可比钟氏在行得多了。毕竟从前四奶奶也曾经有很多日子病歪歪的,李老太太有了年纪,冬天更是常常缠绵病榻。又林将巾帕替大太太垫在胸前,一匙一匙的接着,把一小碗粥给大太太喂完,郎中开的药已经煎好送来了。
锦云刚才在旁边待了半天了。都找不着cha手的机会。这会儿抢着把药捧了过来:“四少奶奶也辛苦了,剩下的事儿就让奴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