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萱刚从钟氏那儿出来,就算心中不想,也难免把这两妯娌做个比较。钟氏刚才看起来又苍老又憔悴,说是四十多岁都有信。这边儿李氏却看着气色这样好,好象时间在她身上是倒是过的。
“怎么只有姑奶奶你一个人过来,我听说应哥儿和屏姐儿两个都跟你过来了。”
“他们在娘那儿呢,娘舍不得撒手。”
又林笑着让人抱了原哥儿过来给姑姑问安。原哥儿两只小胖手凑到一块儿,口齿清晰地说:“请大姑姑安。”
朱玉萱眉开眼笑,一把抱过来不松手:“哎哟哟,我们原哥儿现在说话这样清楚了。再喊一声我听听。”
原哥儿脆脆地喊:“大姑姑。”
朱玉萱喜地在他小胖脸上左右各亲了一口,又让人拿出特意给他准备的礼物。当然,也有给又林的。吃食补品倒罢了,还有一道平安顺产符,是朱玉萱前次陪着婆婆去庙里特意给又林求的。
倒不是她对娘家嫂子和弟妹有什么偏颇,前次又林回于江,回来时给她捎了不少的土仪,这礼节往来,她当然也得有回赠。
又林满口道谢,礼物并不在贵贱,心意最是要紧。
第二百九十六章
朱玉萱喜欢和又林在一块儿,没什么负担和压力,而且什么话题又林都能接下去。又林也觉得这位大姑子人不错,她为人慡朗大气,没那么多别扭心眼儿。两人倒是说了好一会儿话,谈谈孩子,谈谈店铺什么的。朱玉萱手头也有铺子,而且还是挺能挣钱的。当然,她们身份不同,朱玉萱嫁的是伯府,有那个底气和靠山,买卖就算做大也不怕人算计。又林可不能和她比,她的茶庄也不少挣,但是没必要四处去张扬。她也不打算把门面再扩了,树大招风可不是明智之举。
朱玉萱还挂念着大太太那边,坐了不多会儿就回去了。
翠玉进来收拾茶盏,笑着说:“大姑奶奶说话倒是慡利,只可惜不能常回来。”
“伯府的规矩大。”又林和朱玉萱一个是高嫁,一个是远嫁,都不得经常回娘家。但是朱玉萱到底比她好些,都住在京里,有事儿使人报个信儿就成了。
朱慕贤同僚成亲,他回来得晚了些,回来时身上带着酒气。又林拧了热手巾给他,朱慕贤挨着妻子坐下来。
“喜事办得热闹吗?”
“还成,男方这边儿都是我们这一帮同僚撑场面,女方那边还请了人帮着cao办的,看着也很体面。”
京城里头专有替人cao办红白事的,喜事又林是不知道,丧事是见过一回的,哭灵的人都是专业的,哭得有板有眼声qíng并茂,想必这替人cao办喜事也不差。
“席面好吗?”
朱慕贤摇头:“中看不中吃,那鱼上来我尝了一口,哪是鱼啊,竟然是面团,不过做成鱼的样子,再浇上一层汤汁,看着象那么回事儿。一吃就露馅了。”
“兴许是办不起吧,京里今年的席面贵得很,三五两银子都整治不出一桌体面的菜来,更何况还有酒。”搁在那小门小户的人家,用面代鱼,用豆腐代ròu的可不少呢,只是没想到翰林老爷也能穷成这样。
“其实我看倒不是办不起,多办是让酒楼的人给蒙了。溜丸子里也净是面团和芡汁儿。也就一道jī算是真ròu,可是又太老了,啃不动它。”
又林笑着趴在他肩膀上:“可怜的,随了份子还没能吃饱。我让人去给你热饭去。今天大姑奶奶来了。原是想等你一块儿吃了饭再走的,可偏不巧,等不着你,她只好先回去了。”
朱慕贤也觉得有些遗憾――毕竟姐姐难得回家来一趟。
“今天孩子闹你没有?”
“原哥儿今儿挺乖的,见了他姑姑嘴还特别甜。”
“我不是问大的。”
小的话……又林低头看看:“他能怎么闹我啊?还不会动呢。”
又林接了于江来的信,无非也是报报平安,说了一下家里的大事小qíng。不过信尾提了一句,说通儿已经不待在家里了,铁了心要去船行里帮忙做事。李光沛都拗不过这个儿子。四奶奶气得直哭,可是也没法子。反正这孩子也不是读书的材料,他愿意早些去学些东西,那也随他。
李光沛自己读书就没读出什么名堂来――当然,那时候家境也不允许。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保定府来人报信儿,说是二姑奶奶朱心瑜也有喜了。又不是大太太的女儿,她也就是淡淡的。让钟氏打发人备礼过去。徐姨娘喜极而泣,女儿嫁到了京城外头,虽然时常来信,说自己过得很好。可是做娘的怎么能放得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