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四月份的时候,分配的事qíng终于下来了,宋慕武成了一个初中老师,而宋慕雯则成为了一个工厂的记录员,负责文字类的工作,其实也就是写标语啊,写报告文件啊,然后记录每个工人的工作量啊,计算工分之类的,工作量还挺大,没办法,这年头读书识字的人太少了,能算会写的更少,其实宋慕雯这种人才还挺抢手的。
刚开始宋慕雯本来要被分配去做老师的,可是一看年纪,才十四岁多,虚岁十五岁,这样的年纪教低年级有些làng费,教高年级又怕学生不服,所以就给安排了这样一个工作。
“阿武的补贴薪资不多,但是活儿轻松,囡囡这个活好,每个月有十多块钱的补贴!”宋老太跟村里的姐妹说这个事儿。
大家都羡慕不已,宋家这两兄妹从小到大就是大家伙儿赞扬的对象啊,读书厉害,现在安排的活儿也好,果然还是要多读书,读了书别个就抢着要,而且也不用风里来雨里去地种田了,算是吃上国家粮了!
这年头的工厂商店什么的,全是国营,没有私营的。
☆、第170章划时代
宋慕武教学的学校在镇上,是原来的母校,校长和老师们跟宋慕武挺熟悉的,所以很欢迎他的到来,这孩子当年的成绩还有能耐,大家都是知道的,对于宋慕武的表现,他们都很期待。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惋惜,宋慕武的妹妹宋慕雯比他表现还要好,这样的人才要是能够到学校来教书,肯定更好,只可惜已经被分配到别的地方去了。
宋慕辉和宋慕轩兄弟两个已经读高中了,现在读初中的只有宋慕斓,这样兄妹两个一个在学校做老师一个在学校做学生,显得有些奇怪,不过宋慕斓在学校的地位倒是得到了提升,毕竟大家对老师的敬畏感是由来已久的,老师的亲戚,也要跟着沾光许多。
宋慕斓觉得不太舒服,以后大哥肯定要管着自己了,肯定没有那么自由了。宋慕武才不管她怎么想,反正他一定打定主意了,不会多管宋慕斓,毕竟不是同一个爸妈的亲妹妹,管得太多婶婶和叔叔肯定不高兴,到时候闹的家里不得安宁。当然,基本上的照拂还是要有的。
宋慕武更担心自己的妹妹,宋慕雯那么小的年纪,又是一个人在工厂里,人生地不熟的,这可怎么办呢?而且这么多年来,妹妹是第一次和自己分开。
宋慕武担心,宋慕雯却很淡定,这有什么嘛,不就是参加工作么,虽然身兼了文员会计等职务,宋慕雯觉得还是难不倒她的。
宋慕雯去上班,宋慕武去送,家里的自行车这么多年了还是好的,能够骑,于是自行车就跟着宋慕武在学校里,宋慕斓上学是搭的别人的顺风车,要是别人不方便,宋慕武就第一天晚上回家,第二天早上带着宋慕斓来学校。宋家希望宋慕武住在家里,但是宋慕武为了工作,需要时间备课,还是住在学校里的。
两个哥哥上高中了,和宋慕雯在一个城市,这个时代的城市也不大,所以偶尔也能够照拂一番,这样一想,还是好了很多的。
宋慕雯发现,自己这两个堂哥,脑瓜聪明但是话不多的宋慕辉兴趣好像在动手上,手很巧,爱改装之类的,如果这个时候有电视机什么的,肯定被他拆了七八上十回了,幸亏没有。而宋慕轩呢,脑瓜子没那么快,但是优点在于爱和人打jiāo道,和什么样的人都说得上话,以后人际关系上肯定没问题。这两兄弟还真是互补。
宋慕雯给了宋慕辉基本手工方面的书,当然不是现代化的电器什么的,而是一些古书上的巧手鲁班之类的木工等手工书籍,让人家琢磨琢磨其中的原理之类的。然后又假装无意间碰到了讲解收音机原理的书,“买”了回来给宋慕辉,他果然感兴趣,对宋慕雯是感激得不行,当然,他更感激的事qíng在后面,宋慕雯才进厂子三个月,就把厂长家的破收音机给忽悠来了,带给了宋慕辉,宋慕辉终于得以练手,更加欣喜若狂,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之后,终于能够让收音机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了,只可惜中间的元件坏了,出不了声,但是这个给宋慕辉很大的信心。
宋慕雯看了心中明白了,原来自家的三哥特长在电子方面,说不定以后还能够有不小的作为呢!至于二哥,人际关系好就是一个很大的优势,走到哪儿都能有朋友帮忙,一张嘴皮子利落的话,做营销员什么的,很适合啊。
不过,宋慕雯自己这边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她年纪小,又是社会新人,工厂里总会有人以大欺小的,还有的仗着资历老就欺负新员工的,屡见不鲜,这就是国营企业的弊端之一,大家有了铁饭碗,不cao心吃饭的事儿,就开始生出各种闲心来做别的事qí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