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兄妹俩照常去上学,临走前若梅连声嘱咐,一些书面材料一定要整理好。尤其是几年前奶奶住院时的病例,还有那份奶奶也摁了手印的协议。
一路走着到了校门口,若梅习惯xing的顺手买了份《京城早报》,稍微扫了一眼就乐了,今天的头版头条,赫然是关于舆**正的。折开翻到最下面,撰稿人署名正是江记者,另外总编名字也附在上面。
“师傅,麻烦再给我来一份。”
若梅把报纸递给哥哥,“哥哥,你看这是什么?”
“呀,报纸承认错误给咱家道歉了,他们说只看到了表面现象。”
“走路专心点,到教室再看去。”
趁着预备铃到上课铃的时间,若梅飞快的把整篇内容扫了一遍。报道是由一份道歉引起的,不仅帮林家翻了案,而且还把福乐面粉厂这些年的慈善事迹说了出来。若梅这才知道,爸爸资助了大柱继续回学校读书,并且负责他爷爷奶奶的一日三餐。
诚挚的道歉后,是深刻的反思。人民生活水平上来了,接触媒体的时间也多了起来。而这时候媒体更是要严肃负责,认真审核每一条新闻。并且报道中隐晦的提到,媒体人就该刚正不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不应该成为某些人的应声虫。
后面这句话只是一笔带过,但有心人还是会注意到的。若梅拿出红色圆珠笔,在上面标记了一下,刚画完线李浩辰呼哧呼哧的跑了进来,后面跟着童天策。
“快坐下吧,桌子我已经帮你们擦gān净了。”
“谢了!”
童天策chuī了个口哨,坐了下去。李浩辰扫了眼报纸,小声冲着若梅咕哝着,“都是刘阿姨,一大早等在童家门口。我等着童天策,好悬没迟到。”
“她去童家做什么,难道为了这个?”
李浩辰点点头,“刘爷爷是童爷爷的司务员,你知道的吧?”
若梅点头,先前她就听李爷爷说过。说起来刘老爷子也挺惨的,**夫妻生的孩子都死在了战争年代,建国之后条件好了,另外娶了个漂亮媳妇才生下了刘明珠,老来女自然是千娇万宠。据说刘明珠,完全遗传了这位早逝的刘二太太的xing格以及容貌。
“说谁呢?”
看老师没来,童天策戳了戳李浩辰,怎么说到他家来了?
若梅把报纸递给他,童天策扫了眼画红线的部分,“我爷爷现在烦着呢,他说过了,先前让他不要做得太绝。现在出事了,李爷爷也在看着,这事他没法管。”
有了这句话,若梅总算稍稍放心。中央里的职位,向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少人想挤进去而不得法。刘明珠犯了这么大的错,那些拼命想往上爬的还不得赶紧扑上去。少了童老爷子这个大靠山,刘家即便能熬过这一关,怕是也得伤筋动骨。
事实上,若梅低估了众人,他们现在已经近乎疯狂了。权力的**,是没有接触过的人永远都体会不到的。而接触过的人,就会如吸食了毒品般不可自拔。
《天津日报》和《京城早报》相继出炉,被打了脸的市委**怒了。能做到首都的市委**,他自然是上面有人的。恼怒之下,当即他顺水推舟做起了一心为公的好**,接到李老爷子等**的电话后,他二百分的积极配合调查。
而广电内部,想爬上主任位置的人,那是一大把一大把的。虽然知道自己可能很小,但是但凡换个主任就比刘明珠要好;只要她下去了,人人都有机会,谁知道最后馅饼落到谁头上啊?而且体系内的人,对这种事是非常有敏感度的,事qíng能闹那么大,刘明珠这次八成是栽了,墙都要倒了咱们还不赶紧推一把?
众志成城之下,很快当日发送消息的条子,被放在了广电局长的办公桌上。上面的栏目和时间都吻合,而审核人签字上,赫然是刘明珠的亲笔签名。白纸黑字,任谁都没法抵赖。宽大的办公室里,局长把条子推到办公桌对面。
“刘主任,这么多年你工作也算尽职尽责。咱们都不是神,工作上存在失误也在所难免。不过局里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有功该奖有错该罚。这样吧,这几年**老区的广播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你搞这一套也比较有经验。组织上相信你,会为繁荣老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明珠一愣,她对老区还是有印象的。穷山恶水,城里商铺都没有几家,各种不方便哪比得上京城。现在她自然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局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