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婉挑眉——这人的文采不错,诗文作得挺好。虽然顾婉本人不会作诗,鉴赏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就这人的诗文,放在集贤馆,至少能排在前十名,还得是和那些擅长诗文的相比。
她仔细一瞧,那儒生也就二十七八岁,气度不凡,看衣着打扮,十分寻常,到不像是太有钱的人家,当然,也不至于太差。
一般学问很好的年轻才子,家事都不会差,至少也衣食无忧,还得有些机遇,否则,连饭都吃不上,又哪里有力气读书。
这时节文化知识是由世家大族掌握着,一点儿都不错,就像顾家,除了顾安然和顾婉这一支之外,一直发展不起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底蕴不够,没有获得知识的渠道。
上辈子顾家兴旺,还是因为顾婉那个婶婶得到了刘燕的遗产,里面的藏书众多,就连顾媛,都因此被称为大庸第一才女。
沐七显然和自家媳妇是一样的心思,也扭过头去,结果一看,眼睛里就露出一抹笑意:“原来是他。”
显然,沐七认识那人,但他并未打招呼,反而拉着顾婉避了开去。
顾婉惊讶地扬眉。
沐七笑道:“没什么,只是这人有个毛病,一喝酒就爱啰嗦,咱们好不容易清闲,还是别与他纠缠为妙。”顾婉莞尔,由着沐七牵着他的手转身离去,想必他们身边那群侍卫该感激这个忽然冒出来的熟人了。
两个人慢慢悠悠地挤出人群,刚走了几步,顾婉就听见刚刚吟诗的那人打了个呵欠,漫不经心地道:“我为什么要参加科考?去给那帮子龙子凤孙当枪使唤吗?那位万岁爷年纪不小了,连个儿子都没有,底下至少有两个弟弟想挑事,沐家宗族里也有人不安生,这时候入局,岂不是找死?”
他的声音不大,在这热热闹闹的人群里,除了顾婉这个耳力超常的,大约也只有他身边的人能听得到。
顾婉脚步一顿,心下惊讶——朝野上下,明明一片平静,沐家在各个皇族里,也算是比较和谐的……这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听了这么一句,顾婉的心qíng便不大好,她怎么会忘记,当年沐延旭可不是个长命的皇帝,而且至死都没有一个皇子出生,那时,为了皇位,有一阵沐家可是乱七八糟的,后来皇弟信王登上王位,世家被打击得很严重,就连她舅舅家,也受到了些牵连。
第二百零四章热闹
想到当年刘家的衰败,顾婉眉宇间不由染上一抹愁绪。
“婉儿?”
“没什么。”顾婉抿了抿嘴角,任由自家的男人握着自己纤细的手,并肩漫步于街头。
世事无常,也只有顺其自然,再说,上一世沐延旭没有儿子,不代表这一世依旧没有,上辈子早早病故的沐七,还不是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
就算沐延旭真的无子,沐家宗族里合适的孩子有得是,过继一个,想必也没太大问题,退一万步说,便是信王登上那个位置,也并非糟糕到无法忍受,这一世,沐放死得晚,还有沐七在,舅舅也身体健康,还有两个小女儿,一切都向好的方面发展。
信王哪怕只看自家七弟的面子,也不会让自家舅舅太吃亏。
俩人一路逛街,看着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兴致来了,顾婉也买了一串糖葫芦啃着吃,还和沐七你一口我一口地分食。
吓得周围的侍卫们花容失色——沐七虽然不是皇帝,可他到底是个王爷,平日里就是吃点儿茶点,也是由专人负责,从选料,到用水,必须查验清楚,哪能随随便便在外面吃东西!
奈何今日王爷、王妃都和往日的平和不同,任xing许多,他们也没辙。
路过成衣坊,是大庸三大衣坊之一的锦绣,顾婉忽然想起一件事儿来:“你朋友送洛姐姐的那衣裳,是不是锦绣制的?”
沐七一脸迷糊,他穿衣裳并不讲究。又多是家里人自己做,这时节成衣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标识,想要分辨,只能看用料做工之类。不是行家,可看不出来。
顾婉显然是个行家,在大庸上流社会混。主要圈子还是世家的人,这点儿眼力,就是基本功、
偶尔闺蜜们聚会,在座的都是世家贵妇,能聊什么?即使是这个女人并未被礼教束缚的年代,她们聊的,也多是衣食住行。丈夫孩子。你可以让你的丈夫孩子穿自家针线上人做出来的衣帽鞋帽,可遇见十分有名的成衣铺子里出来的东西,你却不能不认得,要不然,肯定会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