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现在市面上的富qiáng粉都是一块三一斤,你这个比富qiáng粉好些,就算一块四吧。”女子眼底闪过一丝jīng明,看对方还是个半大孩子,想因此来唬唬他。
江一留皱了皱眉:“我这面粉不要粮票,价格自然不能和外头那些需要粮票的面粉一个价,两块二一斤,你要是有工业券和侨汇券,还能再便宜些。”
女人在心里啪啪啪打着小算盘,江一留现在提的这个价格其实还是很划算的,现在黑市里普通面粉不要粮票也得两块钱一斤,整整翻了将近一倍,而且那面粉质量还没江一留手里的面粉来的好。
“行,就这个价,你有多少粮。”
女人点点头,生怕回答的慢了,这到手的粮就没了。
“我现在身上就二十斤,不过我爸和老乡在别的地方等着,你要是要的多,我也能拿出来,除了面粉,还有脱壳的大米。”
江一留的话让女子了然,她就说嘛,对方肯定是被家里的大人派来的。不过听他语气,估计他们手上的粮食还真不少。
“行,你在这等着,我去找我家那口子凑钱。”女人想了想自己的余钱,跟江一留定下了三十斤的面粉还有二十斤的大米,然后骑上自行车匆匆离去。
等她再出现的时候,身后还跟了一个中年男子,一进隐蔽的小弄堂,就一手jiāo钱一手jiāo货,江一留点好钱数,就转身离开。
以此复制,江一留又在不同工厂、居民楼外蹲守,两三个小时内,就卖出了足足一千两百多斤的面粉,九百多斤的大米,其中有一次运气好,跟他买粮的那个人告诉了自己的同事,又替他招揽了不少生意。
幸好现在海城的电车还挺通达,省了他不少时间,而且电车票也就八分钱一张,他是个孩子,只要四分钱就行。
江一留算了算时间,已经快十点了,抓紧时间跑到一个隐蔽的角落,将身上的伪装全换回来,等他再次出现在大马路上的时候,身上穿着的已经是一身gān净气派的小号的绿军装。
“同志,我要买邮票,每一个种类我都要一套。”江一留走进最近的一家邮局,站在柜台外对着里头的人说道。
哪家的孩子跑这来捣乱来了。
邮局的工作人员心里想着:“小弟弟,别再外头胡闹,赶快回家去吧。”
那人的态度还算不错,没有立马斥责江一留,反而耐心地规劝他。
“叔叔,我有钱。”江一留掏出十张大团结摆在桌子上。
原本还想说些什么的男子这下子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感qíng这不是来捣乱的,而是钱多到没处花的小屁孩啊。
也不知道是海城哪家的孩子,不过随手就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估计也出不了那几家了。
男子摇摇头,把邮局里现在有的邮票全拿了出来,面值最小的邮票是一分钱的,面值最大的邮票是八分钱的,他按照江一留说的,每一个种类都帮他拿了一套。
“一共是六十八块钱。”
男子将邮票递过来,又从他放在台面上的一叠大团结中拿走了七章,找回了他两块钱。
江一留稍稍ròu痛了一下,其实他也不想这么傻的将所有邮票都包圆的,可是除了后世大名鼎鼎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和猴票,他也不知道还有哪些邮票值钱啊,他上辈子也没了解过这些,现在只能刚撒网,希望这些邮票里有能升值的吧。
江一留将台面上找回来的钱和邮票收进斜挎包里,又风风火火地离开,现在时间紧迫,他得在吃午饭前赶回去,可他还有最重要的一站没有去。
“也不知道是哪家的败家子!”
看他走远了,邮局内的男子看着他的背影嘀咕了一声,自家儿子长这么大,有个五毛钱的零花钱就乐的不行了,看看别人家的儿子,买起邮票来,眼都不眨一下,七张大团结没了,这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
“朋友,券有伐?”
江一留正站在此行的最后一站,海城友谊华侨商店前,看着位于转角口的华侨商店,足足四层高的店铺,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江一留捏紧了自己的布包,也不知道自己兑换的侨汇券,够不够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正要走进去,就被一个穿着灰布棉袄,腰间系着一个鼓囊囊的布包的男子拦了下来。
看他眼观八方的小心模样,让江一留想起了前一秒还在和别人兜售粮食的自己,连问的话都是如出一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