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这世上事,历来锦上添花者众,雪中送炭者寡。楠枝心下十分感激,自家眼下却是需要一份养家糊口的枝叶,遂点头答应了,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心竭力教导照顾好瑶糙,让她在来年乞巧节上一显身手。
因笑道:“我答应你就是了。你可别说的这般可怜呢,谁能真正欺负你,还不你自己不屑于跟她们争斗,你这个xing子要改改,什么事qíng憋在心,别的多了可不好。”
方氏见她应承了,异常高兴,便拿了十二两银子给楠枝婶,言称这是一半的工钱,其余一半,年底再给。因为瑶糙每日上午要读书识字,方氏只让楠枝每天下午进府教授瑶糙女红,每晚回家歇息,方便照顾她照顾家人。
楠枝听说只需教导瑶糙半日功夫,觉得这工钱就太多了,坚持要退回一半银钱。
方氏一笑拦住楠枝:“以你的手艺,若是肯出卖绣品,一月何止这些?瑶糙能得你传授手艺,是她的福气,我还要谢谢楠枝姐肯赏我这个面子呢。”
就这样,瑶糙有了正规的绣工师傅,瑶糙可知道,楠枝婶没出嫁之前可是镇上最迟色的绣娘,只是后来嫁人,云儿父亲是读书人,为人刻板死要面子,觉得养家糊口是男人的事qíng,不许她出头露面再去绣房做工了。
楠枝丈夫叫柯德智,娘家姓苏,柯家村人有人叫她德智家里,有人叫她苏氏娘子。
瑶糙其实很想叫她楠枝婶,可是柯老夫人氏觉得这样不够尊重,让瑶糙叫她德智婶,或者是苏婶娘,或是按照楠枝夫君排行叫她十三婶都可。瑶糙觉得德智婶拗口,便叫她十三婶儿。
八月底,喜讯传来,柯三爷得中乡试头名解元,这可是近年来柯家村头等大事。柯家长老们忙的不亦乐乎,又是开祠堂酬谢祖宗,又是杀三牲祭祀天地。
一时间,祝贺之人络绎不绝,贵客远客纷纷临门。
蠢蠢yù动
却说柯三爷乡试得中解元公,诛仙镇上士绅齐齐来贺,柯三爷从小到大凡认识之人纷纷上门认朋友,论同学同年,就连父母官县令大人也驾临祝贺,并奉送了五十两礼金。这可是柯家乃至柯家村莫大的荣光。
是夜,柯家正堂怡安堂上笑语喧哗,柯老爷子掳着尺来长的胡须,看着当地士绅联合题送牌匾《耕读世家》,久久不愿入睡。
瑶糙祖父柯敬轩仿佛一下年轻十岁,整天乐呵呵合不拢嘴,请了朱仙镇上最好的梆子戏班来家里唱大戏,并在家大排筵席,宴请左右邻舍、宗族亲友,吃了三天流水席。
接下来,柯三爷chūn风得意马蹄忙,日日出门请吃吃请、诗酒会文,银钱从三少爷手里流水一般花出去,柯三爷豪qíng万丈豪,混不心疼。
倒把柯家大夫人王氏心疼的够呛,跑到柯老夫人面前啰嗦,方一开头就被柯老太爷呛出门去,又把方大爷骂个狗血淋头:“你回去告诉你媳妇,叫她不要瞎cao心,烂舌根,这几天来投的土地也尽够你三弟花的了,你们且放宽心,别说他化不着你们名下,就是花了,也是该当,老子还活着呢,横竖家里土地与你们不相gān!”
柯大爷当夜回房,与王氏大吵一场,最后被母老虎王氏咬伤了耳朵,喷个狗血淋头,说他无才无德只会打骂老婆,就是个废物。
柯大爷顿时偃旗息鼓,一人郁闷喝酒到半夜,又哭又闹:“我是废物,哈哈哈,我是个废物点心啊!”
气得柯老太爷直骂娘:“他娘的没种的东西!”
柯家三夫人方氏亦喜亦忧,喜的是夫君少年得志,忧的是男人常在繁华地,难免会失脚。可柯三爷正在兴头上,三夫人也不好扫他的兴致。
幸好有邻镇同年顾举人来家邀约柯三爷去应天书院酬谢师尊,这才结束了柯三爷夜夜笙歌的日子。
从商丘回来后的柯三爷大约是受了师尊教训,开始闭门攻读,偶尔亲自指点瑶糙读书习字,或是指点柯家为兄弟文章,松弛jīng神。
瑶糙常常疑惑,眼下这个年轻帅气,对妻子爱怜,对自己也和蔼的父亲,因何在十年后那么专横绝qíng不可理喻?
瑶糙在想了很久之后,归结于一句老话:“人世上先有了后娘,也便有了后老子!”
这一结论,使得瑶糙更加坚定了要摧毁大伯母龌龊算计之决心。可是,自己毕竟只有六岁,六岁的孩子的体能根本无法对抗老谋深算的大伯母。虽然瑶糙有成年人的思维,可是六岁孩子之话,母亲会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