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那医馆只舍药给穷人,富贵人家去了是照旧收银子,而且还会略高于城里,他们这些医馆也没有被分了生意,也就聪明的选择和气相jiāo,不去做那出力不讨好之事了。
木艾和大禹今日都换了普通棉布长衫,又喜外面日头晴好,所以,几人都骑了马,一路在yīn凉的树荫里穿行,不过一刻钟就到了医馆门口,下马jiāo给五湖四海栓好,就迈进了待客堂。一个眉眼清俊的十二三岁小厮跑过来,稍稍打量一下两人,笑道,“二位公子,可是身上哪里不舒服,如果不是很急,就在此稍作等候片刻,前面还有十二位乡亲。”
大禹一时兴起,伸手在怀里掏出一只五两的银锞子塞给小厮说道,“我们兄弟还有事待办,不能就等,你给我们安排一下,马上就诊。”
木艾笑吟吟的站在一旁看着,也不拦着大儿子少有的恶作剧。
那小厮明显一愣,然后眼里闪过一抹厌恶,但是也没有开口拒绝,反倒伸手引了木艾两人坐到一侧木椅上,说道,“二位公子先请稍后,我去禀报一下潘大夫,看他老人家肯不肯通融。”说完就跑进了内堂。
大禹有些失望,眉心微拧,张口想和妈妈说什么,却见妈妈微笑摇头,只得忍了下去。
片刻之后,内堂屋门打开,先是出来了一位手里拎了药包的满脸皱纹的老伯,走动间微微可听见喉咙里呼噜之声,显见是气管等呼吸道不好。右侧座椅上连忙站起一位年轻后生,上前接了老伯,又向老伯身后的一位四十左右岁的男子行礼道谢,这才扶了老伯出门。
那中年男子,身着石青色的棉布长衫,颈下和袖口露出的白色中衣边角也很是gān净,脸形瘦削,眉黑额阔,双目炯炯有神,想来不是练武之人就是深谐养生之道,与常人气韵明显不同。
此时在屋中四处一望,与众乡亲简单打了个招呼,就看向木艾两人,微微一笑,抱拳施礼说道,“在下姓潘,现为这医馆的坐堂医。二位公子可是刚才多付了银钱给小厮,想要提前诊治。”
大禹上前答道,“正是。”
那潘大夫却没有看像他,反倒细细打量木艾几眼,然后说道,“公子,凡是有个先来后到,如若您二位不是急症,还是要等上片刻。”
大禹却眉梢一挑,装出一副纨绔之态说道,“不行,本公子今日一定要先看诊。你是收了银子办事,还是等我砸了你这医馆,你选一个吧?”
正文第三百一十二章医馆之行(二)
第三百一十二章医馆之行(二)
潘大夫微微一笑,看向四周面上都带了焦急担忧之意的十几位乡亲说道,“众位乡亲,这位公子说话之时,喉中声音有异,而且qíng绪也极为bào躁,想来应该是患了火疾。如若乡亲们没有什么难忍急症,就先礼让一刻钟,让他们先进来看诊吧。至于,两位公子刚才预付的诊金,就派人买上两袋细面,蒸上几大锅白馒头,凡是今日来看诊的乡亲都带上几个回去,路上做gān粮垫垫肚子,就当两位公子的谢礼,可好?”
旁边木椅上等候的十几人大多都是来复诊的,就是有第一次来看诊的,也不是疼痛难忍或者坚持一刻就有xing命之危的。此时听说,人家公子的病很急迫,医馆又拿了诊金蒸馒头给他们做谢礼,怎么还会有不同意的。有那年轻后生就开口推辞道,“潘大夫客气了,我们都不急这一时半刻,不必什么谢礼,您安心先给这位公子看诊吧。”
旁边的老妇人也出言道,“是啊,潘大夫每日里都舍了多少药给大伙,再舍诊金,东家恐怕会怪罪。”
潘大夫停了这话,连忙低头冲着北方做了个揖,然后才正色说道,“乡亲们不可如此小觑主家,我们主母是天下最仁心仁德的女子,这医馆免诊金,本钱舍药,而且全百花还不只咱们chūn来一家,可见每月要消耗银钱无数,但是我们主母从未有过关门的打算,甚至连百年珍奇药材都舍了出来给大伙治病。我虽是男子,但是自问也做不到这样。所以,大伙若要记恩德,千万要记我们府上主母,我潘某只是拿工钱的郎中。”
那后生和老妇人听他说得严肃,连忙起身冲着北方行礼,其余乡亲也随后照做,说道,“仙夫人仁心仁德,潘大夫也是妙手回chūn的好大夫。”
潘大夫又客套两句,jiāo代那小厮下去准备馒头,就请了木艾两人穿过中间的药堂,进了最里面的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