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妮迈进正堂,又随贵伯和丫头带领,往内堂走。
隔着一道珠帘月冂,何大妮看到里面坐着一大群人,才刚经过月门进了内堂,尚未来得及看清正堂布局摆设和亲戚们的脸,这一群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呼啦啦地围了上来,当中两位银发老人迎过来一左一右将何大妮抱在中间,嘴里“心肝心肝”地叫着。
何大妮知道这两位就是自己这具壳子的外祖父母,虽然跟自己没关系,却受这气氛影响,何大妮想起自己前世的家人,也不禁露出悲泣的面容。
边上的亲戚们劝了一阵,哄住了老人家的qíng绪,扶着二位老人回到暖榻上坐好,丫头拿来蒲团,何大妮跪下恭恭敬敬地给长辈磕头。
磕完头,杨珏上前扶起何大妮,领她到外祖父母跟前,两位老人笑呵呵地各塞了一个大红包给何大妮,红包入手就摸出来里面装的是银锞子,沉甸甸地少说有几两重。
何大妮道过谢,又随舅舅杨珏见其他诸位亲戚。
先是见了舅母,舅母娘家姓方,是个面目慈祥温柔的女人,她给了一个份量更重的红包,但当她的手与何大妮的手jiāo握的时候,何大妮发现舅母的手有些粗糙,手指、指根和手心上都有茧,根本不是养尊处优的少奶奶,倒像是gān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粗活。
那些茧子很软,是gān粗活结了厚茧后又没再gān了,茧子渐渐脱皮软化,最后留下一层软软的角质层,但再不能恢复成原来的细嫩肤质。
何大妮也是gān过粗活的人,一摸就知道,她不禁怀疑外祖家是不是也过过一阵艰难的日子,不然以这样的家境,儿媳妇又怎会有这样一双手。
入门第139章见过了舅母,何大妮又依次见过表兄杨简、表嫂肖氏、表弟杨策和表妹杨筝,表兄大她一岁,表弟小她三岁,表妹杨筝却不满十岁,与何小杰差不多年纪。
所有亲戚都见过面了,杨珏把何大妮领到上首暖塌前,让她挨坐在外祖母身边,隔着榻几就是老爷子,其他家人依照秩序围坐下面。
外祖父母先是问了何大妮在宫里的qíng况,日子过得好不好,听到外孙女说在成为医徒前经常被上头的姑姑打骂责罚时,大家不禁又是一阵唏嘘。
“我可怜的儿,受苦了,受苦了,好在现在苦尽甘来,以后的好日子都是你的了。”老夫人拉着何大妮的手不停地摩挲着。
“以我儿的能gān,将来不愁没好日子,最近几年城里一直有京城来的媒婆打听你,我们想着你要能嫁到京城也是件好事,你毕竟对京城熟悉,这几年又一直伺候着权贵人物,又是宫婢出身,知规矩懂进退,京城大户就喜欢这样的儿媳妇。
你那败家子的弟弟没gān过好事,唯独退亲这件事做对了,我们花钱买回你娘亲的那块玉佩心甘qíng愿。”杨老爷子向身边的丫头使了个眼色。
丫头很快捧来一个红布托盘放榻前小几上,托盘上有一个小木匣子和一个长木匣子,何大妮好奇她看着这两个匣子不知道是gān什么用。
老爷子先拿起那个方匣子,打开来里面是一块巴掌大的圆形玉佩,温润如水的色泽,正中间透雕着两只蝙蝠,玉佩的下面还挂着一根红丝穗。
“外祖父,这个玉佩……”何大妮看到玉佩觉得有些眼熟。
“这个就是你娘亲当年的嫁妆玉佩,要不是你继母贪心私自昧下,如今也回不到咱们手中。”老爷子把匣子放在塌几上推给何大妮,“来,拿着,这本就是你娘亲留给你的遗物,是你的嫁妆,今日完璧归赵,你可要收好,别再让人给弄了去。”
“外祖父,这太贵重了,既然是娘亲的遗物,还是你们留着做个念想吧。”何大妮根本不敢收这份礼物,连忙推辞。
“妮儿,收下,你将来出阁总要几件像样的嫁妆,你舅舅这几年跟不少京城客商打过jiāo道,多少懂一些京城那边婚丧嫁娶的规矩。
碰到两方家庭家境悬殊太大的联姻,男方家往往会大方说女方家困难,不要女方嫁妆,只要姑娘进门就好。
告诉你,这都是嘴巴上好听的客气,不说接亲那一路招摇过市了,新媳妇进了门要拜堂行礼了,身上连件好点的首饰都没有,就算婆家不说什么,来吃酒的宾客亲戚街坊邻居怎么可能不议论?妯娌弟妹难道不议论?人心都会变的,时间一长,这种话听得多了,媳妇在家里还能有舒坦日子过?”老夫人说了一大通话,跟着拿起那个长方匣子打开来给何大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