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我们才到徐州的行宫,凌儿的qíng况便有些不好,我坐在他chuáng前,喂他喝药。凌儿却把我的手推开来,“娘,凌儿以后再不想喝这些了,每日数不清的汤药,嘴中无时不在品尝苦涩滋味,凌儿都快忘了芙蓉糕的甜,冬枣片的酸了。娘,我以后想吃什么便吃,不想吃什么便不吃可好?”
我哭着点头,抚着他的发,仔细的打量他的脸颊。凌儿被我看的有些不自在,寡白的脸上泛出一片红,我问他“那凌儿今日想吃什么呢?海棠糕可好?娘记得凌儿曾说过那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糕点。”
凌儿笑了,削瘦的脸上颧骨愈加显著,叫我看着又是一阵悲痛。
“娘,前天我梦到母亲了,母亲居然一点也没有变,她对着凌儿笑,问凌儿想不想和她一起。”我搂着凌儿的手紧了紧,凌儿抬头看我一眼,咳嗽两声,“我告诉她我舍不得娘,我离开了娘会更加孤独。娘一直是那么孤独,即使陪着凌儿聊天,搂着凌儿说笑,娘依旧是孤独的。舅舅走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现在凌儿也要走了,娘该怎么办呀!”
“娘,父皇虽然是我的父皇,可他给凌儿的也只是一个尊贵无比的姓氏,他没有抱过凌儿一天,没有给过凌儿一个真心的微笑。他甚至从来没有用关爱的目光看过凌儿。在凌儿心里只是觉得,娘和舅舅才是凌儿最亲的人。娘和舅舅好好的生活比其它什么都重要,娘答应凌儿好不好,答应凌儿以后不管怎么样,都和舅舅好好的生活下去。”
我点头,泪如雨下。
隔天清晨,我睁开眼时,泪水便不停哗哗的往下流,我像疯了似的端着海棠糕冲进凌儿房里,却只余没有温度的凌儿。糕点落地,散落一地,外面晨曦的太阳照进来,一室的光亮。我只是如此站着,好似每一丝的血液都在阳光的照she下愈加冻结成冰。
第四十一章
回宫的行程很长,我陪着凌儿走最热闹的街道,看最靓丽的风景。只可惜,我再也不能知道这些凌儿是否喜欢了。路经一个叫景良的小镇,很有人气,忽的,我听到了街边熟悉的叫卖声,一如我未出嫁时,与兄长路过东门大街的qíng景。
“瞧一瞧,看一看拉,正宗无比的天津狗不理包子,香喷喷,刚出炉。”
我传令停轿,钟广良骑马过来,颇不赞同的看着我“娘娘,此处人多嘴杂,实不宜多作停留!”
我不看他,在如意的搀扶下下车,如意这些日子瘦了,脸色也是苍白的,让人看着怜惜。我站在包子店前出神,忆起凌儿的一句“娘,这是什么,竟比御膳房做得还好。”我笑着看他,接过他手中的包子嗅了嗅,很熟悉的味道,一如多年前。
“是谁带给你的?”我问他。
凌儿神气的咧着嘴,抚了抚挂在腰间的玉笛,“是舅舅。”
那玉笛自也是兄长费尽心思为他寻的,小家伙刚拿到时爱不释手的样子也似昨天。正想着,发现衣裳下摆被凌儿抓住,低头见他小小的脸满是不解的看着我“娘,你还没告诉凌儿这是什么呢?”
把包子递还给他,我牵起他的手坐到亭子的凉椅上。
“它叫狗不理包子,是天津极为盛行的小吃。娘进宫前最爱吃东门外边那家的,最是地道。当时都是央着兄长带回来,躲着家里的长辈偷偷的吃,他们总是觉得像我这样的小姐是不该接触那类东西的!我闻这味儿,该是那家的没错。兄长他还是那么有心,竟大老远的送这些进来给你吃。”……
包子点的老板问我“夫人,您要几个?”
我望着蒸笼里雾气腾腾的包子,摇摇头,转身想走。老板又在后头叫住我。
“夫人……”他看看我发间的百花,又看看不远处一副还不算大的棺木,装起两个包子。
“小的家做包子的手艺传了十几代,不是小的自夸,这圣朝也没谁狗不理包子能做的小的这般地道了。小的看着夫人也像是看着这包子才想起一些往事的,这些您就带回去吃吧,也当是缅怀一下故人。”
我点点头,如意接过包子,赏了他几两碎银子。乡里人一年吃穿用度也花不了多少费用,这会儿见了银子,满脸的感激,见我要离去再一次叫住我。
“夫人,这是上次一位公子忘带包子钱,抵给小的的,夫人若是不嫌弃就带上吧,也算是小的的一番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