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花开_作者:菲言菲语(121)

2017-08-10 菲言菲语

  有的事qíng本来就如表面上看起来一样简单,只是人有时会觉得太简单不合理而已。但宝瑞宁愿选择相信简单,这是个不让自己有过多烦恼的好习惯。

  众人倒是不介意她如何看出那人是倭人。因为一听到“倭人”两个字,大家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这两个字所代表的意义上了。

  “本来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断定他是倭人,所以就没有声张。明州是最大的贸易码头之一,因为物产和贸易线路的各种关系,装载外运的货物,多为贵重物品,以瓷器,苏织、高档茶叶为主,并没有粮食外运。这一点,我特意向明州的市舶使印证过。这样一来我就更不明白了,为什么有人在明州花费这么大的功夫以船运粮呢?运往何处呢?明州码头的手续是不简单的。”

  “于是我留了个心眼,我记得那船上挂着大通字号。之后我让无烟打探,发现东海沿岸的各个大城,都有大通米行。大通米行的东家,就住在福州城里。无烟调查后回复的qíng况,让我对这大通米行很是疑惑。大家必定知道,自前年冬天发生的咸cháo之后,米粮价格开始逐渐上涨,许多地方开始囤粮,就连我送到东海的粮食,也是通过无缘谷在各地购买调运迩来。这大通米行也有囤粮的行迹,奇怪的是,囤的粮食数目不少,卖的数目却不太显眼。莫非他是要留个三五年才卖?哪来的这么大的粮舱?囤久了不就变成陈粮了?”

  “这点已经够奇怪了。没想到无烟继续查下去,我们发现这大通米行的的东家就更奇怪。这东家叫刘润发,在沿海,米行还不是他家的主业,他不光在境内开设绸缎庄,茶叶庄,还同时做贸易,还卖罕见的蕃国香料和珠玉。真是长袖善舞财源广进,这样的生意,算下来可以说是一大富豪。可是这样的富豪,竟没有什么名气。咱们宋国商人,最不怕的就是露富,还一个比一个奢侈显摆,这刘润发真是低调得可以,深藏不露啊。”

  “无烟查了两个月,沿海城市走了个遍,对刘润发这盘巨大的生意来源,却得不出一个确切的说法。我也想不明白,按道理来说,宋国做贸易的商人,一出一入是很正常的,但是刘润发所做的生意,涉及面也未免太广了,从各地的货源到售卖,面面俱到,这是需要极广的人脉才能做成的,不显名声根本不可能。他这样隐秘,必定有不寻常的原因。”

  大家好奇心已起,听得更是心焦,迫切地想知道这到底和倭人又有什么关系。

  可宝瑞却停了下来,面向妖刀问道:“关外的土匪,劫掠钱财货物,最后是怎么安置的?”

  妖刀恍然大悟,立即答道:“钱财自然是分掉,找机会到城里花。货物安排渠道,在城里折价卖与黑市商人。只要价格合适,就无人关心出处。于是有人抢,就有人帮着销赃了。”

  宝瑞微笑点头,又面向楚不返问道:“东海沿岸的海盗,无论是宋人也好,倭人也好,袭击劫掠的目标通常是海上的商船,城镇里有驻兵巡防,声响动静太大,不易得手,所以海上的袭击占了极大的部分。抢来的粮食可以自己用来吃,但是货物呢?他们是怎么处置的?烧了扔了岂非可惜?”

  又问道:“米粮价格上涨,百姓当做命根子一样,家中也不能存放太多,抢匪即使得手也抢不到太多。袭击官府粮舱那是找死,东海上这么多海盗流寇,他们的吃食如何解决?剿而不灭,除了官府无力,也因为这些海盗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断绝,人有一口饭吃就能活,这么多人,口粮数目不少,从哪里来呢?”

  楚不返点点头说:“我们也一直疑惑这些海盗的生存方式,但是楚家只有这么点人手,东海上的守备已经不能分身,无力去追寻其中的原由。”

  在场的楚家诸人也点头慨叹。

  宝瑞自然明白其中道理,官府不予以大力的协助,光凭东海楚家,怎么能对付这么多qíng况呢?

  她点头道:“所以几处联想,我便明白了一些蹊跷。如果有人为海盗定期提供粮食,海盗将劫掠的货物jiāo与陆地销脏,不就是两厢得利了?”

  楚不及惊呼出声:“宝姐姐是说——”因为过于震惊,他的声音噶出,居然说不下去。

  众人闻言皆是大为震惊,这样的推断虽然有理,也解释了许多疑惑,但是却太可怕了。东海楚家的力量本来就薄弱,如果是象宝瑞所说的这样内外勾结,那他们还用什么去对抗,又凭什么信念去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