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能确定就是大姊?”她不高兴的反驳。
成清宁用看小傻子的眼神睨她,“这就是嫡庶,你、我和二姊姊都不在考虑内,即使三房的二姊姊被当成嫡女养。”也改变不了她的出身,是庶出的。
“我……我不相信……”为什么庶女就不能嫁入高门,同是爹的女儿,怎会有差别?
“你信也好,不信也罢,那便是我们的命,谁也不可能嫁得比大姊姊好,何况秦王都一把年纪了,嫁给个老头子跟守寡有什么两样。”能当王爷肯定很老很老了。
受戏文所误,成清宁一直有错误认知,所以她一点也不羡慕大姊姊飞上枝头,反过来同qíng她所嫁非良人。
“什么老头子,秦王不到二十岁。”鄙夷呀鄙夷!她是他们侯府的人吗?居然连秦王也不认识。
“不到二十?”成清宁一怔。
“好像才十八岁。”年少有为,俊美无比,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是大明朝天下闻名文武双全的战国将军。”全大明朝的人都知道,就你不知。
她愕然,“可是秦王不是皇上的同胞兄弟吗?是太后所出,皇上都四十几岁了……”天哪!天哪!是她哪里搞错了,产生这么大的误会。
“三姊姊,你才是傻子吧!你没听过太后四十岁时才又产下一子吗?和当今皇上相差二十五岁……”
第四章秦王的亲事(1)
更新时间:2017-04-2921:00:03字数:5755
秦王乃当今第一英雄。
他八岁就跟着先帝上战场,打下第一场胜仗,而后先帝驾崩,新帝即位,又以十岁之龄大破东凉军二十万兵马,以寡敌众将敌方首领斩杀马前,敌军无一生还尽付huáng土。
此后的八年他四处征战,极少待在京城,偶尔的休战也仅仅待上三、五个月,很少超过半年,形同虚设的秦王府恍如一座空城,偌大的府邸里少有人走动,静得出奇。
年少的秦王乃太后所出,他与当今皇上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两人之间相差二十五岁,皇上的长子都比秦王年长了七岁,皇长子第三个儿子都出生了,而秦王至今未娶。
话说太后并非先帝元配,皇上亦非嫡出的太子,只是在皇位的争夺中侥幸胜出而已,而落败的太子被绞杀在光明殿上,皇后随后上吊自缢。
新帝即位,封自个儿的母妃为皇太后,并荣耀太后的娘家平昌侯府,封为卫国公,赐铁券金书,享皇室俸禄。
一人得道,jī犬升天,卫国公府便成了大明朝第一世家,只要太后还活着,它便圣恩不绝。
董氏便是出自卫国公府,老卫国公生有七子六女,太后是长房嫡女,她嫁给皇子时才芳龄十五,而董氏是七房嫡出么女,她出生时太后已入宫多年,是为四妃之首的德妃。
董氏和太后差了快三十岁,却是货真价实的堂姊妹,未生公主的太后一向将小堂妹当女儿来疼,屡屡召入宫中作伴,成平城还是世子时本有个论及婚嫁的青梅竹马表妹,可董氏瞧上他了,太后便下旨赐婚,硬是棒打鸳鸯地成全自个儿堂妹,拆散一对有qíng人。
成平城在娶了董氏后,纳了崔姨娘为妾那会儿,尽管董氏哭闹过,并让太后出面休了崔姨娘,但铁了心的成平城言明此乃家事,连皇上都广纳后宫,为臣者纳个妾实属寻常,请太后勿cha手臣子后院。
太后被气着了,也就懒得再管,只要董氏赶快生下嫡子巩固地位,其他女子再多来几个也越不过她。其实她说不管也小小的管了一下,喝令嫡子未出,侍妾不得有孕,三年内须以避子汤服之。
所以成清宁小她大哥哥三岁,因为太后不准崔姨娘生,一到三年后解禁,崔姨娘立即有孕了。
“你对哀家挑的人不满意?”已见老态的太后眼袋下垂,下巴多了一层ròu,略有福态。
“儿臣并无想法,只是北夷未灭,不想太早议定婚姻之事。”国不稳何以为家,大丈夫当以国为先。
“月湖,你年纪不小了,哀家在你这岁数都有两个儿子了。”一个夭折,一个是当今圣上。
“母后是为父皇开枝散叶自是另当别论,而皇兄已有十三名皇子、七名公主,我皇家血脉充盈,无须儿臣锦上添花,让母后多生华发。”他长年不在京城,娶妻何用。
“这是什么话,皇上是皇上,你是你,哀家宁可多生几根白发也要看你娶妻生子,时时为儿孙cao心着,哀家乐意。”她都不年轻了,一头乌丝转眼染霜,唯一放不下心这四十高龄才产下的幼子,她真的把他疼入心坎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