妩媚则天_作者:城城/深水城(280)

  “太后有容人之量,我等叹服。”裴延躬身叹道,“那十万叛军该如何应对,还请太后定夺。”

  我静坐凝思,平静如水的面容下是万丈狂澜。

  扬州,乃是大唐除长安洛阳之外的第三大城池。而叛军名单里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更让我心悸——李敬业心腹、叛军左右长史唐之奇、杜求仁正是左羽林军首领、大将程务挺的亲密好友,右司马薛仲璋则是权相裴炎的亲外甥,如此一来,禁军是绝不能动用了。那么,该由谁去平定扬州之乱?而程务挺现在正率领大军在前方抗击突厥,这支军队又会不会反叛噬主?我虽擅长宫廷权术之争,但论兵法战术,我却是稚嫩。

  心中肃杀四起,面上我仍是滴水温柔:“此事关系重大,却也急不得。今日天色已晚,不如明日朝上再议,诸位请先回吧。”

  “是,臣告退。”众人也确无良法,施礼后便逐一退去。

  我倚窗缓缓坐下,“太后……”上官婉儿轻唤,奉上一杯茶。

  我将白瓷杯放在水中把玩,茶水澄碧,轻轻晃动,久无人饮,便也渐渐冷了。

  翌日朝上议政,李敬业叛乱之事自然是重中之重。武承嗣、武三思等人纷纷上表,要求处置韩王元嘉、霍王元轨等李唐宗室。

  裴炎却竭力反对,且语调森然,隐含威胁。

  处置韩王元嘉、霍王元轨等李唐宗室这确是个笨主意,我自然不会采用,只是裴炎竭力反对的态度令我觉得有些古怪。

  “裴炎,你既不赞成此法,那可有其他良策?”心中疑惑,我仍安然睇视,“莫非你是在顾忌你的好外甥薛仲璋伤心而不敢妄动?”

  “太后言重了,”裴炎郑重地道,“臣为官多年从未偏私,这一点,太后您再清楚不过了。”

  我心中稍缓,这的确是我对裴炎应予重任的原因之一。仔细一想,若裴炎真对这个外甥关照提拔,薛仲璋也不至于犯事被贬,以至于投身叛军了:“扬州叛军如此猖狂,你身为宰相无良策前去讨伐,难道不是失职么?”

  裴炎沉默,半晌方道:“臣之所以无策可献,是因为臣确觉得不必恐慌,只要太后一句话,叛军必定散去。”

  我抿唇不语,依然浅笑温和。

  “西北方一颗不祥的星辰,持继二十三日烁刺眼的凶光。天下人皆议,此乃大凶之兆,是因女子当权所致。”裴炎深吸吐纳,面上有不顾一切的决心,“李敬业叛乱,短短十日便有十万之众响应,无非是因皇帝年长,太后却迟迟不肯归政,遗人以口实。倘若太后肯还政皇帝,叛军必然不战自溃!”

  我垂眸听着,神色很静,仿佛裴炎方才所说的话,皆与我无关。裴炎沉声说完那番话,立即俯身下跪,高声疾呼:“请太后还政皇帝!”

  我面色平和,未有任何失态,广袖之下的五指悠然搭着凤椅,倏地发力,铮的一声轻响,一片染着蔻丹的指甲应声折断。十指连心,动则痛彻心扉。

  大殿之上,龙涎香过于浓郁,一阵一阵钻入鼻腔,我微感晕眩。我的目光紧紧迫着裴炎——我一直以来最亲密最得力的盟友。

  他帮我扳倒了李贤,废黜了李显,一路走过,我们钱货两讫,合作愉快,他亦从来不曾让我失望过。

  我亦从未亏待过他。我将他由一个小小的huáng门侍郎提拔为首席宰相,执政事笔,总揽大权。凡他开口,我无一不应允。

  我早知若建立在利益上的关系不会长久,只是,我没想到,裴炎的倒戈,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迅猛。

  如今扬州烽火大起,兵锋十万,直指洛阳,正是我最艰难最需援助之时。

  而他拒绝援手。

  在这个最危机的关头,他非但拒绝援手,还加以bī宫。

  他要我归政皇帝。

  裴炎并非谦谦君子,他首先是政客,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他帮我扳倒了李贤,废黜了李显,自然不是对我忠心,而是为了巩固自己顾命大臣与首席宰相的权位。他可以不效忠于某个皇帝,但他忠于李唐皇室,他自是不能成为流芳百世的忠臣,但他也不想遗臭万年。他可疑胆大到与我合谋废黜皇帝,但却无法接受江山从此易姓,改朝换代。他更无法容忍,他全力辅助的是个女人。

  脑中从未如此清明,电光火石间,我已将所有脉络理清。只是我已时间,亦没兴趣再去探究裴炎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