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你,泪水就将我的青衫衣襟打湿!你对我的真qíng和关慰,点点滴滴我又怎能忘记呢?半个月前你还带病而qiáng打着jīng神做事,当时你剪灯花的声音现在还仿佛留在银灯边。回想起来,你生xing胆小,连一个人在房子里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冷冷的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了凄凉。我愿意为你的灵魂指路,让你的魂魄再一次到这回廊里来。
你我近在咫尺,正一样地消受着这夕阳晚照下的荒原凄景。我愿用我的热泪和着祭祀的酒浆把你滴醒,让你又活转过来,可又怕你醒来后继续为我伤神,你定然会说:你书生命太薄,应该多多保重,不要再耽于儿女qíng了!但我却记得你我曾有过的密誓,现在想来那誓言真的难以实现了,想到这一切又怎能不叫人肝肠寸断呢?
词之长调比小令难,要求"语气贯串,不冗不复,徘徊宛转,自然天成"。《青衫湿遍》此调谱律不载,是容若自度曲,其实词牌本身已是那段日子里,他天天泪湿青衫的真实写照。因此无论qíng感还是结构都自然流畅,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词qíng凄惋哀怨,更如人世山光水影一样深长。唐诗里有"泪湿罗巾梦不成"的女子哀怨,落到现实来容若却是泪湿青衫梦不成了。
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中,卢氏生下容若次子富尔敦。因产后受风引起并发症,缠绵病榻,半个多月之后撒手人寰,香消玉陨,年仅二十二岁。
这一逝如同惊雷,让容若从往事中惊起。与卢氏生活的点滴都鲜明起来。在他的记忆深处中星光闪耀。从她作女红开始,想到她生前胆小怯弱,不敢独自待在空房之内。他想起妻子的贤惠,温柔体谅。种种可敬可怜之处。而在之前,也温柔也怜动,却不会为她惶惑,因为她已是自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妻啊,好象是栽定了庭院的树,不会轻易移动。两个人都还年轻啊,一个二十三,一个二十二,好象站在路口,看见前面路径深长,可以一路携手长行不会想到,拐弯之处就是断崖。
人多数是这样的,生xing奢侈,以为眼前的人就一定不会离开,指间光yīn一定漫长,知道有天意,生死大限规律使然。然而事不临头,又无惧这些规律。若有惧怕,人又会说,你的人生不够坚定,不够乐观。人行在当中,的确艰难。
写悼亡很有名的贺铸在痛失爱妻赵夫人后,硬生生地把个《鹧鸪天》改成了《半死桐》。容若在失去卢氏以后亦创出了新词牌《青衫湿遍》,真qíng付诸词章,都是笔花四照,催人泪下的经典之作。我却发现我自己,无力为外公做任何事,甚至只是用自己挣的钱,买菜,做一顿饭给他吃也是不能了。
外公死时,我尚未独立未出来做事。念及,他为我一定挂心不已。
青衫湿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qíng。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chūn星。
【疑君到】
明朝的薄少君女士,悼念亡夫的诗作多达百首--数量也许是同类题目的冠军--同样是以"悼亡"为题。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留给她们寄托感qíng的空间并不宽敞,失去一位好丈夫,有时也竟等同于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这种悲恸可想而知。如果她们有条件作诗,多半要呕心沥血。薄少君在她丈夫去世一年间写下百首悼亡诗后,周年祭日当天"恸而绝"。相比之下,男人的选择余地要大得多,即使不甚薄幸,喝喝花酒也是能够理解的,所以伤心的程度应该打折。读他们的悼亡诗时最好留个心眼,如果他们说"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那就不妨打听一下,诗人丧偶前是否滴酒不沾;如果他们说"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那你也要想想,一对夫妻能有几只眼睛。我们当然不能说,越煽qíng就是越虚qíng。这和谈恋爱是差不多的道理,如同甜言蜜语不能当真一样,痛心疾首也未必作得算数。
然而容若真是例外中的例外,他的悼亡词没有一丝轻薄卖弄,甚至没有"谁复挑灯夜补衣"的感慨,因为老婆毕竟不是女仆,凭什么到最后留在记忆里的,只是做家务的形象?那还不如怀念保姆。感谢明珠先生的无私奉献。丰裕的物质基础之上,没有尘世的gān扰,没有俗务的繁琐,容若和卢氏二人在几近完美的家庭环境之中,体验经历着一种纯粹的,更接近其本质意义的爱qíng。因此容若的词始终给人一种彻头彻尾的真心实意。一种自桃花源中流露出来的甘香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