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钰青复又低下头去,缓缓地擦拭着匕首的刀刃,吩咐道:“钰宗,你带人去追击,切记不要与之接战。”
常钰宗领命而去。崔衍心地瞄一眼常钰青,见他面上不露喜怒心中越发后悔起来,正思量着怎么开口,却听常钰青突然说道:“你说的没错。”
崔衍一愣,呐呐地:“大哥,其实……”
常钰青抬起头来看向崔衍,面容平静地说道:“其实你说的没错,我若一见面便杀了她,也就不会中她的狡计,也便没了后面这许多事。”常钰青轻轻一晒,站起身来向远处走了几步,扬手将手中匕首向山下丢去,转身对崔衍笑道:“阿衍,下次你若碰到她,直接杀了吧。”
崔衍一时愣怔地说不出话来……
盛元四年chūn,江北军围雁山而不得向西而返,常钰宗出人意料地带兵追击,江北军大将军卫兴怕常钰宗是故意要拖住江北军,对其不做理会,只带兵西返,至小城顺平休整大军。谁知刚到顺平不过两日,军中竟然收到了朝中圣旨金牌。
卫兴将阿麦与唐绍义两人俱都招至帐中,出示了金牌,这才说道:“刚刚接到朝中金牌,要我们立即退回泰兴。”
唐绍义与阿麦听得皆是一愣,不由问道:“退回泰兴?”
“不错,”卫兴点头,缓缓说道:“朝廷要和北漠议和。”
“在泰兴议和?”唐绍义问道。
卫兴答道:“正是,所以要我军即刻退向泰兴。北漠为表议和诚意已答应将周志忍大军撤到泰兴以北,我军进驻泰兴与泰兴守军一同等待两国议和。”
阿麦垂目不语,心中却翻起惊涛骇làng,议和,竟是要议和!如果议和,她将如何替父亲打败陈起?如果议和,她这两年来的辛苦与拼命算作什么?阿麦忽地想起兵出乌兰山之前徐静曾问过自己的那些话,他问:“阿麦,你为何从军?”阿麦知若要说jīng忠报国自是骗不过老狐狸徐静的,正想要编些听起来可信点的理由给徐静时,徐静又接着问道:“若是江北无仗可打,若是江北军不复存在,你将如何?你又敢如何?”
阿麦一时被他问得瞠目结舌,江北半壁江山都在鞑子铁蹄之下,怎会无仗可打?江北军屡获战功声势正壮,又怎会不复存在?徐静却是看着阿麦笑了,说道:“你不用答我,你只自己想明白了便可,他日必会用到。”
当时,阿麦还有些纳闷这徐静为何问出这些奇怪话,现在想来,他定然是早已预料到会有今日议和之事。
又听唐绍义愤然道:“还要议和?难道还能议得鞑子自己退出靖阳关去?若不是议和,盛元二年时也不会被鞑子攻破我靖阳关口!现如今鞑子已占了我江北半壁江山,朝中拿什么来和鞑子议和?”
卫兴面色冷静,只盯着唐绍义冷然说道:“军令如山!”
唐绍义迎着卫兴的目光,一字一句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卫兴眼中jīng光闪烁,问唐绍义道:“难道唐将军要抗旨不尊?还是说打算要拥兵自反?”
唐绍义被卫兴问得一噎,他自小受的便是jīng忠报国的教育,这样两条罪名听入耳中不亚于惊雷一般,只震得他说不出话来。
卫兴见唐绍义无言以对,又说道:“朝中要议和也有他的道理,周志忍水师已渐成气候,雄踞泰兴对江南虎视眈眈,云西平叛一直未果,朝中实无力两面用兵,江北虽有我们江北军,可我们四面受围已成孤军之势,实难有大作为。我看朝中议和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趁我军连败鞑子两路大军之际,暂时保存我军实力,待云西平叛之后再从长计议!”
卫兴说着,又看向一直低头沉默的阿麦,问道:“麦将军,你看呢?”
阿麦立时掩去眼中qíng绪,抬头答道:“大将军言之有理,我军现在qíng况确实不宜再和鞑子硬抗,如若能进入泰兴休整,倒是对我军有益无害!”
唐绍义听得一愣,卫兴那里却是大喜,赞了阿麦两句,又转头看向唐绍义,问道:“唐将军意下如何?”
唐绍义忍了一忍,向卫兴抱拳道:“末将谨遵大将军令!”
卫兴笑了笑,当场下令大军暂作休整后便向泰兴进发。
唐绍义从卫兴处出来后脸色便一直不佳,也不理会阿麦,只大步走在前面。阿麦追了两步上前拦住唐绍义,将他扯到无人地方,这才试探地问道:“大哥,你可是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