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安一腔怨气被赌了个严实,脸上愤恨之色好半天才消了下去,颇有些无力地坐倒在椅上,叹道:“家中本想着借取冀州之机拿下日后南下大军的半数兵权,谁想着咱们竟会在青州这里栽了个大跟头,伤筋动骨的。”
常钰青面色沉静,稍一思量后说道:“此事还需要三叔去劝一劝家中的叔伯们,咱们常门能够百年不倒依仗的就是常家人向来只做国之利剑,从军不从政。过多的参与政事虽能为家中争得更多好处,却也可能引得皇上猜忌,得不偿失。再说皇上日渐长成,太后那里再这样gān政总是不好,我们常家若是过多依仗太后,日后必遭皇帝忌惮,不如便只做个纯粹的军人,听从军令便是。”
常修安听着也觉有理,但心中却仍有些不甘,愤愤道:“道理虽是如此,但是咱们堂堂百年将门,却要被一个不知来路的陈起压制着,着实让人憋气!能攻破靖阳明明是你功劳,却被他扣上了一个嗜杀的罪名,惹得皇上不高兴。他算个什么东西!不就是指着尚个公主吗!”
常钰青剑眉微扬,却是不屑地笑了笑,说道:“他却是有几分真本事的,只不过堂堂丈夫为权势竟如此伏低做小,却让人看他不起了!”
常修安迟疑了一下,道:“老七,我看等咱们到了豫州,你gān脆找个借口先回上京算了,这回来的时候家里还嘱咐我和你商量商量,既然战事不顺,又不容于陈起,不如就先回上京。家里给你提了几门亲事,想让你回去相看相看,说其中还有个是老周家的闺女,周志忍的一个侄女,你小时候还见过的……”
常钰青漠然不语,虽仍在听着,但视线却已放到了书案上的青玉笔筒上,显然并不在意。
常修安说着说着声音就低了下去,他虽比常钰青高了一辈,但是常钰青自幼便是个极有主意的人,xing子又冷,后来又因屡建奇功升得极快,常修安还真有点不敢在他面前拿叔父的谱。常修安心里又开始习惯xing地有些发虚,可一想到临来时大嫂的殷殷嘱托,不由得qiáng提了一口气,接着劝道:“那宋氏连咱们常家门进都没进就病死了,那是她自己没这个福分,和你有什么关系?咱们这样的人谁还没杀过些人?谁身上还能没点煞气了?要是都能把媳妇克死了,那咱们大伙都一块打光棍算了!七郎,你别听那伙子屁也不懂的老娘儿们胡咧咧!你今年都二十六了,上京和你这么大的,孩子都快能进军营了!你总不娶亲算个什么事?你——”
“三叔,”常钰青突然打断常修安的话,抬头看向他,问道:“这次家里给提的都是些什么人?”
“都是上京里最好的闺女,”常修安一听他问这个心中顿时大喜,掰着手指头一个个地数,“你认识的周家老三的闺女,忠勇侯梁家的孙女,抚远将军舒怀的大闺女……”
就这样一直数了八九个,常修安才停了下来,眼巴巴地瞅着常钰青。
常钰青扬眉,“没了?”
常修安微微一怔,“没了。”
常钰青又问:“都是上京城里最好的?”
常修安猜不透常钰青的心思,只得点头:“最好的!都是的名门望族的小姐。”
常钰青却是发出一声嗤笑,说道:“可这些人我偏生都瞧不上!”
说完,竟就转身走了!
常修安一口气憋在胸口差点没背过气去,直扶住了书案才又站稳了,顺了好半天气才自我安慰式地劝道:“亏得不是我的小子,不然,老子非得把他腿给敲折了不可!这些都瞧不上,难不成还想娶个天仙家去?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反了你了,都是惯的!”
话刚说完,偏生赶上常钰青又返回来取遗落的军令,见常修安扶着书案喃喃自语,便出言问道:“三叔,你说什么?”
常修安骇得一跳,心虚地抬眼瞥了瞥常钰青,连声答道:“没事,没事。”
常钰青似笑非笑地问道:“我怎么听着什么‘婚姻大事’之类的呢?”
常修安一脸正色地说道:“婚姻大事岂能儿戏!七郎既然都看不上,那就再等一等,好好挑一个随心的!家世人品相貌都得配得上咱们七郎的!”
常钰青唇角上本噙着丝笑,听到这里却是面色一黯,那唇角勉qiáng挑了挑,似自嘲般笑了笑,摇了摇头,却没再说些什么。常修安看得奇怪,忍了几忍终是没敢问出那句:“七郎心里可是有什么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