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妇从良记_作者:帘卷朱楼(108)

2017-04-15 帘卷朱楼

  沈丽群便有些吃味道:“你原来你早就认得了!她一个小姑娘家,竟还能得堂堂的亲王注目,倒真是件怪事!只看她虽柔顺乖巧,却也未见得有多瞩目啊!”

  贤王笑道要:“好好的,说话怎么就这么酸了呢!她不过一个孩子罢了,也值得你这样防着。倒是凭白抬举了她!”

  沈丽君被丈夫说的有些不好意,便不言语,只低头微笑。

  贤王这才给妻子解释道:“那日我对你提过,城安伯嫡子李意书曾献了一件防箭衣!我后来着人探得:那件衣服并非是李意书所做,乃是出自其妹李瑶琴之手,一个闺阁中的女孩能有些本事,实在是不可思议!”

  沈丽君听出丈夫对李瑶琴的赞叹之意,便有种莫名的滋味在心里蔓延。

  贤王又道:“一个出自耽美书斋的闺中女子,吟诗作对,写字作画。凭她怎样惊才艳绝,都不足为怪!但是她竟能想着做出此衣来,倒让人觉得有些怪异!”

  沈丽君笑道:“这也好解释!他家既然是书香世家。家里藏书必定极多。除了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怕是天文地理,奇门遁甲皆有,她若是个兴趣广泛的。未必不会看到这些,若再是个聪慧女子,照着书,自己做出一个来,也不足为奇了。”

  贤王闻言,也不由失笑:“或许是我想多了!”

  一个闺中小姑娘。怎么会与朝中争权夺利联系在一处,只看李意书当日得了防箭衣,并不通过其父亲。而是拿到自己面前,便知他是起了投靠自己的心,不管他兄妹有何异能,只要为自己所用,倒也不必总揪着枝节。喋喋不休。

  定国公府的林夫人也参加此次的赏jú。

  她回到家里,便免不了对儿子林景周逐个提起她看上眼的姑娘。

  林景周认真听了后。心中俱无中意的。

  也怨不得他眼高于顶。

  说起定国公府的林家来,这京城里还真没有能与他们家相提并论的。

  当年太祖起事时,他家老太爷就一路跟随,不离不弃,沈家这种半路追随的自然不能与其相比。

  他家老太爷——即林景周的祖父,也是个乖觉不恋兵权的,又深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见天下基本上已呈太平,便将兵权上jiāo。

  太祖爷见他如此有眼色,自然乐疯了。

  他从一方小霸主成为一统中原的开国之君,自然有些本事的。

  老话说的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他能打下这个江山,身边的能人异士自然少不了,建业时自然是多多益善,如今功成名就,作为君主来说就有些为难了。

  文人还好办,国家总须要这些人来帮着治理。

  至于手握兵权的武将,卸甲归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是最好的结局。

  太祖爷虽满心里希望众将能理解他的苦心,大家都配合着,君臣同乐,皆大欢喜。

  有只为解救百姓于水火,才不得不揭竿而起的仁人志士,自然也有建功立业萌妻荫子想法的人,因了各种私心,借着边疆不稳,揣着明白装糊涂,迟迟不提上jiāo兵权的事。

  此时林老太爷的举动,对于太祖爷来说,无疑是天降甘露,自要投桃报李,又道初起事时,曾以兄弟相论、同患难共富贵的话来,要按其功劳封个异姓王。

  这异姓王自来可没几个有好下场的,林老太爷自然是一番推辞:太祖爷乃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之人,自己能够长久辅助乃是顺应天意,实不敢居功!

  太祖爷便不好再勉qiángbī迫,只得降了一等,封他为国公爷,可世袭五世。

  君臣如此相得,也是一段佳话。

  林景周既然是出身名门,又长得一表人材,相貌英俊,眼光高些也属正常。

  再者他虽不曾在战争上厮杀过,却也不是只托赖天恩祖德,也是建过功劳的。

  那年京城大乱,他不过才刚十四岁,便勇敢地站出来,同贤王一起保卫京都,数次击退陈军,并斩杀陈军部将多人,为当时的京都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自那时起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京城贵族青年子弟中的个中翘楚。

  而他在那次守卫战斗中,结识人中龙凤的贤王。并深深为他折服,其后二人更是成了好朋友。

  不过也是因为那场战争,却也让他见识到大家小姐们的另一面。

  有懦弱只知哭泣的,有自私只顾着自己的,也有为了活命,不知廉耻的,哪里还是那些平日里优雅端庄娇俏的千金小姐,一个个都láng狈不堪,面目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