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你呢。”
“是美新社吗?”
“开头我不敢想,前日有人托我约你,我才灵机一触。”
“谁?”
“本市新闻周刊新世界想约你写特稿。”
“我不想写那种小眉小眼的地盘。”
“为人不如为己,美新社约你如何?”
程真笑颜逐开,“麦先生,我以为你永远不会开口。”
“会十分奔波,你将负责跑亚洲。”
“我的运程转了,满以为会派我走非洲。”
麦君只是笑。
“听说,你亦是刘伶?”
“我只是爱喝。”
“醉后打不打人,骂不骂人?”
程真不慌不忙,“那些,我都留在清醒时做。”
麦君竖起大拇指,“好得不得了,明日下午我把聘书带来,我们去喝酒庆祝。”
程真忽然打蛇随棍上,“今晚有什么不对?”
不相爱有不相爱的好处,什么话都可以说。
麦君当场说:“我请客,来,我们沿笠臣街一直喝下去,不赌什么,喝不下了请即扬声。”
程真大乐,许久没有同行家来往,与他们在一起,当然如鱼得水,今日真是双喜临门,一则脱离游民一族,二则又有人陪她散心。
两人在车里已经论遍天下大事,自环保说到东欧国家内战。
程真道:“最近环保仔带着一个树桩游街,那棵被伐的树已经三百七十二岁,看了叫人心痛。”
“是反对克旭阔湾伐木事件引起的吧?”
程真颔首,“三百七十二年,那是元朝或之前的树啊。”
麦君很幽默,“它又不在中国生长。”
“它一定看透人qíng世故。”
麦幼林说:“gān杯。”
身边有两个洋人亦说gān杯,“这位小姐,说什么那么高兴,也陪我们谈谈。”
麦幼林搀起程真,“我们走。”
“喂喂喂,”洋人说,“慢慢不迟。”
麦君站在路边打量程真,“奇怪,行家一直赞你漂亮,我看人却看内涵,今晚证实他们所言不虚。”
程真坦白说:“我并无致力外形,这些年来,我背已驼,眼已花,不修边幅。”
“我们再到别家试试。”
喝到第三间,两人已经很熟络,开始感慨到人生无常,必须努力寻欢。
程真吟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在异乡的酒吧间,程真忽然吟出这样的诗句来,特别有震dàng感,麦幼林沉默。
半晌他说:“我已经不算年轻。”
程真——眼,“现在的标准不一样,但凡走得动,吃得下,谓之年轻。”
麦君拍拍她肩膀,“下一家。”
“我有点累了。”程真说,“我们去吃宵夜,我知道有一家火锅店,吵得头痛,又缺氧,可是非常好吃,跟我这个识途老马,错不了。”
寒冷,下大雨,店里人气雾气挤得水泄不通,可是两人记者出身,什么苦没吃过,视作等闲,耐心排队等座位,终于轮到,欢呼一声。
叫了一桌海鲜,约六人量,可是两个人居然慢慢吃得jīng光,真了不起,程真知道她已找回那大杯酒大块ròu的日子,这三个月的悠闲假期,已成过去。
麦君走了不要紧,通讯社里必定有其他志同道合、快意恩仇的同事,想到这里,程真兴奋得耳朵都红了,桐油-终需装桐油,幸亏她有自知之明。
酒醉饭饱,程真扬手结帐,走到街上,找车子,遍寻不获,正扰攘,一个穿黑色长大衣的身形趋近。